看了看。雕梁画栋的屋梁。
“可阿玛一直进来抱病,太子,你又要监理国事。
老祖宗身边的太监,宫女又不堪大用。
谁有这个胆子,来帮老祖宗戒掉毒瘾呢?”
……
就在父子二人面面相觑之间。
孝慎皇后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万岁爷莫要担心,太子忙于国事。
帮老祖宗戒掉毒瘾这事,就交给妾身吧。
每当老祖宗毒瘾发作之时,我便召集力气大点的太监来,一起将老祖宗捆起来。”
闻得此言的道光,立即神情大震。
欣喜的抓住自己皇后的手:“好好好。
朕有如此贤惠皇后,真是国家之幸,社稷之福呀。
既如此,那便一切拜托了!”
……
眼见孝慎皇后如此信誓旦旦。
太子奕纬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大对劲,但又偏偏说不上来。
毕竟自己对,整个西方的科技发展史,虽说比较清楚。
但是清朝的皇室里头,历史上这些人物的复杂关系,他并不是事无巨细的都能够记得下来。
但他的第六感也没错。
历史上贤惠的孝慎皇后,因为帮助太后戒掉毒瘾,遭到了太后的嫉恨而惨遭毒杀。
……
见此间事已了。
道光皇帝返回??居的身影,也显得格外落寞。
小心翼翼跟在他身后的太子奕纬,也不敢大声说话。
生怕一不小心便会触怒了他。
……
天边一缕霞光微微升起。
道光皇帝长长的叹了口气,
太阳是慢慢升起了,全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可自己的这个偌大帝国,就像是自己这个已经加速衰老和破败的身体。
眼睁睁的,只能接受已经渐渐江河日下的不争事实。
忽然,站在长廊的尽头。
扭头对身边的太子奕纬说道:
“马上就要上朝了,今日阿玛给你个任务。
上朝之时,务必挑选一个能够管事的官员。
嗯嗯,朕看大理寺就挺好。
你让他们在京师之中展开彻查,看看这天子脚下。
到底有哪些人?有多少人?已经开始在抽大烟膏。
但凡有带头抽大烟膏的,尤其是有官职在身的,有功名在身的,以及我八旗子弟,开国勋后。
尤其是这些人,有多少抓多少,一个也不能放过。
朕就不信了,这大烟流毒之祸,国家这种歪风俗气,朕就治不了他!”
长呼一口气,太子奕纬重重的点了点头。
轻轻的抬头看了看远边的一缕微微红霞。
此时心中,已经是惊涛骇浪。
禁烟这个事一开。
整个大清就要陷入多事之秋了。
可偏偏要命的事。
道光皇帝即便抱病不朝,也在通过各种手段掌控着朝政。
自己这个监国太子,事实上并没有太多的权柄。
要让大清国,这些乱七八糟的歪风俗气,焕然一新,简直是痴心妄想。
更要命的是。
枪械厂和化工厂已经在剧烈爆炸中化为灰烬。
即便花一两个月重建起来。
新式步枪的枪管耐用性问题,依旧不堪一击。
现在所加入的合金钢材料有限。
导致生产出来的枪管,打个几十发百来发子弹就会彻底报废,甚至有炸膛风险。
有了蒸汽机和金属钻头(最落后的冲击式)的帮助,采矿倒是能把一些地表浅层的矿石和油层采出来。
可偏偏钨矿和铬矿,开采出来的矿石。
眼下并无足够的技术将它成功炼化。
更不要说,将它混入制作枪管的合金钢材料里头。
这就使得,眼下的合金钢枪管材料耐用性,简直渣的不像话。
……
可自己一旦禁烟。
英国人势必会大势反弹。
而直接的结果就是会提前发动中英鸦片战争。
可问题是,眼下的大清,并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军事和官场吏治改革。
清军的战斗力压根无法与英军相提并论。
开发出来的新式武器,并未成熟也无法量产,无法投入使用。
这不由得让他心忧如焚。
……
大殿之上。
龙椅旁的太子奕纬,表情微微沮丧的看着文武百官。
刚刚一提到大烟膏。
立即就有许多官员,跳出来大声说,希望太子下令,能够动用朝廷力量,禁绝此物。
但这个提议。
很快也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
一时间。
倡议禁烟的,还有一堆说不建议禁烟的。
顿时便乱糟糟的吵在了一起。
整个大殿之上犹如一个菜市场一般。
吵吵嚷嚷的,简直不像话。
太常寺少卿许乃济,更是面红面不红心不跳的坚持声称:
“干脆将大烟膏贩卖、吸食合法化,朝廷可以参照药材予以征税。
这样一来国家还可以征税贴补国用。
简直利国利民。
如果官员士兵吸食鸦片,则立即革职,但免于处罚。至于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不追究。”
荒唐!真是太荒唐了。
顿时便有多数官员,出列大肆抨击这种歪风邪说。
……
砰的一声。
太子奕纬直接猛拍桌子:
“大烟毒害之深,已不必多言。
百官之中,八旗勋贵,谁敢再说大烟合法化,定斩不饶。”
被太子严厉呵斥之后,许乃济只好悻悻的退回班列。
太子奕纬神情冷峻,看了看那个最初闹得最欢的军机大臣琦善(陷害林则徐和邓廷桢的)。
声音微微有些发寒:“琦善,你刚刚说,不建议禁烟,理从何来?”
听得监国的太子当众点名。
琦善夷然不惧,甩了甩官袍袖子,大声说道:
“回太子爷的话,奴才并没有说不建议禁烟。
只是建议朝廷弛禁。”
任凭他花言巧语,太子奕纬依旧神情冷峻,继续追问着:
“给孤说清楚,何谓弛禁?”
军机大臣琦善笑了笑:“好叫太子爷得知,如今大烟膏盛行全国,早已不是一个地方或者是哪一批人的事情了。
若真的要严禁鸦片,那还不得,全国人都抓空了?
所以奴才以为,刚刚某些人说什么也严禁鸦片,抓着就处死,纯粹是乱弹琴。”
……
话还没说完就听的礼部侍郎黄爵滋(禁烟倡始人之一),大声跳出来反对:
“真是荒谬,正是因为我大清举国上下,人人吸食鸦片,已经蔚然成风。
朝廷才更需要正本清源,严厉打击这种歪风恶俗。
如若不对大烟膏,施以雷霆手段,这举国上下怕是有多少人,会抱着侥幸心态。
如今大清,吏治败坏,地方上官员相互包庇勾结,
朝廷态度若不坚决,又如何能够清查彻底呢!禁烟事业又如何能够顺利开展?”
太子点了点头:“禁烟一事,事关重大。
不仅这种大烟膏,毒害官员百姓,更是让我大清,每年不知有多少钱财流入海外。
户部,你们着手统计一下,最近一段时间,把全国每年因为大烟膏,国家流出去的白银究竟有多少,统计之后,尽快呈上来。”
代理户部尚书陶澍,喏然称是。
犀利的眼光扫视过文武百官。
太子奕纬重重的咳了咳嗓子:“大烟膏荼毒天下,别说是普通官员和百姓以及士兵,如今就是我大清的王公贵族,也有不少人沾染。
此风断不可长,今个儿,万岁爷再三告诫与本太子。
希望能够着手安排好禁烟一事。
我这个太子,说的话乃是转达了万岁爷的旨意。
孤不希望有人当作耳旁风,更不希望有人因此丢了性命。
若有人胆敢顶风作案。
一旦查获,不管他辈分有多高,官职有多大,朝廷都绝不轻饶。
下面简单的说两点,诸位卿家都给孤听好了。
第一,禁烟一事,由刑部牵头,内务府,大理寺,宗人府派员旁听,所查获之人,不管是王公贵族亦或是平民百姓,一律依法行事。
第二,禁烟,着重清查贩卖,转运大烟膏之人。一旦抓获,斩!
第三,禁烟一事,事关国运,若有人胆敢欺瞒包庇,阴奉阳违,甚至仗着职权,对抗官府,一旦查实,罪加一等。
第四,普通军士和百姓,只要将藏匿的大烟膏如实交出,一概过往不纠。
但若是恶意藏匿,姑爷不打算让他去大牢里呆着,如今山西煤矿正缺人,就让他们去挖矿锻炼锻炼身体,为国为民也为己嘛!”
听到太子如此坚决的态度。
从一开始,就大张旗鼓倡议禁烟的黄爵滋高兴的站出来说道:
“太子爷贤明,只要朝廷痛下决心,禁烟一事,断然可成!”
奕纬点了点头。
锐利的目光扫视过群臣文武百官,最终停在刑部侍郎玉麟身上:
“刑部侍郎玉麟,此次清查大烟,就由你来主持工作,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不管是谁,你尽管给我查。
有本太子和万岁爷替你撑腰,必要时,许你先斩后奏!”
说完也不等刑部侍郎反应过来。
便潇洒的转身快步离去。
留的那刑部侍郎玉麟,在那里口瞪目呆。
整个人震得外焦里嫩。
很显然。
自己先前为了配合军机大臣穆彰阿,对付太子。
这关系网显然已经被太子得知。
转眼就毫不犹豫的,把这个烫手山芋塞给了自己。
禁烟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京城里哪个达官贵人,不是有后台的。
哪是自己一个小小刑部侍郎可以招惹的。
顿时,想到这便心死如灰。
脸上如丧考妣的模样。
但圣旨已下。
公然抗旨,这种事情自己是万万不敢的。
……
只好召集刑部的一些差役和官兵。
风风火火的在京城里开始整治活动。
一时间。
整个京城陷入一片鸡飞狗跳。
自己抽大烟,并且贩卖大烟膏的达官贵人,可不在少数。
朝中甚至有不少大臣已经在街上公然的开启了大烟馆。
各种木质沙发,套餐枕头,油灯烟具,一应俱全。
猛然的被玉麟给一锅端了。
这些个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王公大臣。
突然感受到滚滚财源被人狠狠掐断。
又怎么会善罢甘休?
自然而然的便开始,齐心的抱成团,展开了一系列反击。
……
负责整个禁烟行动的玉麟,心里自然是一点都不好受。
禁烟这段时间以来。
很明显的,感受到了禁烟的难度和阻力。
虽说玉麟是奉旨办案。
但这些在京城里混了百来年的老油条官员们。
自然有他们对抗的办法。
很快。
如雪花般的弹劾奏折,便飞到了圆明园里。
……
道光皇帝在圆明园里也不清静。
虽说作为一个帝王,对朝廷局势的掌控,有着非常热切的渴望。
但天天被这么多如雪花般的弹劾奏折,给也是一件烦不胜烦的事情。
这时。
道光皇帝直接把太子奕纬给召了过来。
准备父子二人,共商对策。
大老远跑来的太子奕纬,一脸懵逼的看着道光。
静静的听候他的指示。
只见道光,一本弹劾奏折,推到了他跟前。
打开一看,不由得让太子大吃一惊。
这个派去主持禁烟工作的刑部侍郎玉麟。
竟然被人联名举报。
说是堂堂主持禁烟工作的刑部侍郎。
自己本人也在公然售卖大烟膏,在京城之中开设有大烟馆。
再看看道光皇帝。
一脸吹胡子瞪眼的,生气不已,重重的用手掌拍了拍桌子。
“荒唐,真是荒唐至极。
这天底下哪有禁烟办案的官员,居然被别人举报,自己也公然的开设大烟馆,卖大烟膏。
太子啊,想不到咱们大清堂堂的刑部侍郎。
竟然也沦落至此。
而按照户部尚书陶澍的说法,每年我大清因为。大烟膏。
每年外流的白银高达2,000万两。
这些钱要是拿来开疆拓土,安置灾民,朝廷的国库还会那么紧张吗?
这样……
你前去传旨,宣诏让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主持禁烟,并奉旨查处刑部侍郎玉麟,着其抄家问斩,妻女并入教坊司。”
太子点了点头。
但心中却是满脸的不屑。
自己点名,让刑部侍郎玉麟主持禁烟,乃是为了报复。
但道光皇帝点名,让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主持禁烟并查抄玉麟的府邸。
那就是让贼抓贼了。
毕竟。
据自己所知,这个太常寺少卿徐乃济,自己也并不干净。
甚至太子奕纬,隐隐约约之间能够想象到。到时候会发生一幕幕奇葩的景象。
刚刚才发生,刑部侍郎主持禁烟查到处查封大烟馆。
结果刑部侍郎,一转头就被人举报自己带头开设大烟管,卖大烟膏。
从而问罪下狱。
然后由皇帝点名,让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主持禁烟。
到时候会不会又发生刚刚那戏剧性的一幕?
朝中文武百官转头就把这个太常寺少卿给举报了。
然后一任又一任的,主持禁烟官员纷纷下狱。
顺便连带着自己家中妻女,被扔入教坊司,备受欺辱。
到时候甚至会发生,让这些官油子兴奋的一幕。
他们成群结队的,仿佛大仇得报一般,
拿着银子去教坊司,充分体验一下,这些刚刚还耀武扬威的主持禁烟官员的家中女眷的滋味。
……
果不其然。
一脸像是死了爹娘一般的,太常寺少卿许乃济。
刚刚捧着圣旨,耀武扬威的带着官兵来到京城大街上。
刚刚才开始展开查禁工作。
一转眼。
大理寺的督办官员就带兵过来。
毫不犹豫的把几十斤的枷锁,往太常寺少卿许乃济身上一套。
同样学着他太常寺少卿许乃济耀武扬威的样子,趾高气扬的宣布:
“刚刚有人举报你许大人,公然开设大烟馆,卖大烟膏。
万岁爷雷霆震怒,特命我等前来将你所拿投入大狱,妻女充作教坊司。”
几十斤重的方形枷锁。
直接把高高在上的太常寺少卿许乃系整个人压垮在地。
13年来的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来的宦海沉浮,都渴望着爬得更高,走得更远,官做的越大。
可这一切的一切。
顿时成为泡影。
一脸郁闷的喃喃自语:
“富贵早知如泡影,当初何必苦相争?!”
……
而在圆明园,高山瀛台暖阁里的道光皇帝。
听到这个奇葩的消息,不由得再次备受打击。
一口老血差点吐了出来。
自己派出去的禁烟大员。
竟然一次又一次的被举报,一次一又一次的都屁股不干净,卖着大烟膏,开着大烟馆。
这禁烟工作还没有任何进展。
反而这些主持禁烟的大官,一个又一个的进入了大狱。
甚至能感受到整个京城,都在笑话他道光皇帝。
气闷的道光皇帝仰天长叹:
“我大清吏治,真的败坏如此了吗?”
……
(道光派出查案的官员反而被查,再次派出查案的还是被扔进大狱,此乃史实)
……
……
(万字大章)
……
……
《说几句题外话》,不感兴趣的请跳过……
……
有人说本书的科技树开的有点快。
但事实上燧发枪这种东西,康熙朝就有了。
到了乾隆,嘉庆,道光。
军中甚至已经开始少量装备。
而此时的英国也是用的燧发枪,不过装备普及率要高的多。当然英国的火炮技术要更先进一些。
而火力发电机和简单电路的研发进度。还算合情合理。
新式步枪的研发,难点一般在子弹发射药底火以及枪管耐用性上。
但只要化学稍微好一点的人,发射药底火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大,毕竟这些配方都不难制作起来,难度也不大。
甚至国外网上还有专门的爱好者,有发布这种土法简易制作视频。
而唯一的难度是在枪管的合金钢材料上,尤其是一些稀有金属的加入。(比如说铬金属钨金属,)
唯一进程过快的是石油开采,毕竟我不是专业的,。在此向诸位致歉。
第36章 遍地大烟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