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着宫廷用度账本,郁闷回到居处的太子奕纬。
整个人颓丧的斜躺在太师椅上。
无语的眼神,空洞的望着,屋梁上的雕花涂漆。
瞬间开始思维发散。
自己拼了老命的,开设科技园赚钱。
倒并不是打算真心为了那个,不靠谱的国库。
相当大一部分原因。
是为了能够让整个后宫,嫔妃和皇子公主们过上好日子。
不说穿什么绫罗绸缎。
戴玉镶金。
可至少这饮食,要过得去吧。
怎么说也是堂堂的天下荟萃之地。
一国之皇宫啊。
怎可以如此寒酸?
以前是道光嫌内务府报价高,舍不得。
可现在自己掌管内务府以来,食品单价几乎是跳楼般的下降。
可依旧没能阻拦道光皇帝的抠门性格。
这不禁让奕纬开始有些怀疑人生。
我做的这个,算什么太子啊?
自己的太子妃过生日。
一碗猪肉打卤面就打发了。
小地主家庭也没这么寒酸(抠门)吧?
想着想着……
头一歪,便开始沉沉入睡。
忽然。
只听得猛烈几声,轰隆轰隆声。
巨大的声响,把他瞬间给吵醒。
紧接着一阵阵余响不断。
奕纬敏感的第六感告诉自己。
大事不妙。
果不其然,抓起一件睡袍就往外冲的太子奕纬。
赫然发现。
中关村科技园方向火光冲天。
一声声燃爆,不绝于耳。
到处都是呼喊声和惨叫声。
科技园周边的守卫,立即向爆炸处开始汇聚。
呼救的呼救,打水的打水。
忙得不亦乐乎。
被强烈火光,映得满脸通红的太子奕纬。
脑子里嗡嗡的响起一个声音。
完了,完了……
……
一直折腾到后半夜。
火势才勉强扑灭。
闻讯赶来的魏源,龚振麟,立即组织人马开始清点。
得出来的清点结果,让太子奕纬整个人失魂落魄。
挑灯夜战,研究子弹底火稳定性的戴怀恩。
当场被炸死。
原本就遭遇过一场大爆炸。
改为囤积在枪械厂的硝化甘油和硝化棉。
也在这次爆炸中,彻底耗空。
所有的底火雷酸汞材料,也彻底没了。
大庆油田提炼出来的汽油,柴油以及塑料也付之一炬。
幸好这些汽油柴油也是未经提纯,无法直接使用的。
只是塑料原料就不好说了。
很多塑料件的生产都等着这些用料,如今也只能把生产工期往后推了。
……
但整件事情,前因后果并不难猜。
不论是磷酸汞,还是硝化棉和硝化甘油。
都是极不稳定的,易燃易爆物。
稍有个轻微的风吹草动,就会容易导致大范围爆炸。
一想到这。
太子奕纬便懊恼不已。
最郁闷的是失去了戴怀恩。
此人的先祖戴梓,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设计研发出连发火铳(机关枪雏形)。
戴家的火器研发底蕴是很深厚的。
戴怀恩也不外如是。
超高的火器研发天赋,让他在枪械厂里的地位堪称首屈一指。
大阿哥奕纬提供来的设计草图,总是能让他眼前一亮。
并且快速的捣鼓出像样的产品。
除了枪管的合金钢耐用性非常糟糕,以及子弹底火和发射药的研发进度不佳。
枪械其他的运动件,制作进程都还比较理想。
可眼下痛失如此重要人才。
怎能让太子奕纬不心中难过。
毕竟b眼下距离英军,发动鸦片战争只有10年的时间。
实在是时不我待。
要知道此时的西方国家,(以英国为代表。)
早在1665年就发明了显微镜。
1781年发明了蒸汽机。
而50年后的现在,自己在一帮英国传教士的帮助下,才开发出了十分粗糙的蒸汽机。(蒸汽机原理初中教材有讲)
但放眼世界。
35年前的英国(1794年),就已经提出了内燃机概念,通过爆燃料爆炸的方式获得做功动能,并且开始着手研发。(这个原理初中教材有讲)
22年前的英国(1807年),蒸汽机车,蒸汽轮船,就在英国大行其道。
而眼下的道光9年(1829),美国就已经开始铺设铁路。
并且将会在两年后,法拉弟就会发现电磁感应并着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发。(这个原理初中教材有讲)
而35年后(1875年),西方国家就会先后将火力发电站投入使用,
并且随后不久,贝尔便发明了电话机。
德国奥托也发明了四冲程发动机。
……
这一系列的一系列。
怎么能让太子奕纬不由的心急。
毕竟按照原来的历史。
如今大清和英国用的都是黑火药。
清朝也装备有燧发枪。(燧发枪装备普及率远低于英国)
毕竟当初道光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一群天理教徒冲进皇宫,准备宰了嘉庆皇帝。
道光皇帝勇猛地拿出火铳,射杀了两名天理教徒,稳定局势。
当时的道光皇帝用的就是燧发火枪。
(博物馆有清朝燧发枪陈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参观)
虽然说从武器上来讲并没有太多的代差。
但清廷的低普及装备率,以及士兵们常年作风糟糕,疏于训练,使得第1次鸦片战争,全面溃败。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文恬武嬉,朝廷黑暗腐败的大环境才是一个严重问题。
很多士兵军饷都发不足,作风和训练就更不值一提。
这样的军队又如何能和英军抗争?
……
而15年后(1845年)的西方国家就会发现无烟火药,并彻底打开无烟枪弹的潘多拉魔盒。
让西方国家的武器,彻底完成了质的飞跃。
到那时,泱泱中华,更无法对西方形成抵抗。
但这无烟火药。
在自己这个穿越者看来。(未卜先知,抵得过他人,几十上百年的苦苦探索和研发)
其构成十分的简单。
无烟火药的发现者,也是出于一次意外。
1845年的一天,瑞士化学家舍恩拜做试验时不小心把盛满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瓶碰倒了。
溶液流在桌上,一时未找到抹布,他赶紧出去拿来了妻子的一条棉布围裙来抹桌子。
围裙浸了溶液,湿淋淋的,但是怕妻子看见后责怪,就到厨房去把围裙烘干。
没料到靠近火炉时,只听得\"扑\"的一声,围裙被烧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烟,也没有一点灰,他大吃一惊。
事后,他仔细回忆了经过,顿时万分高兴。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合成了可以用来做炸药的新的化合物。为此,他多次重复了实验,肯定了结果无误,遂将其命名为\"火棉\",后人称之为硝化纤维。
但是用舍恩拜发明的硝化纤维,生成的火药很不稳定,多次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
一直到1884年才找到了钝化方法,成功且批量地用于枪弹生产。
这种无烟火药构成极为简单,麻烦的问题在于钝化方法。
但在奕纬这种穿越者看来,其中的钝化(硝化)方法简直不要太简单。
(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加入适量安定剂即可)。
硝化甘油也是同理。
硝酸和甘油混合形成硝化甘油后,极不稳定。
而发现此物的诺贝尔,也是花了大量大量的时间才找到了钝化稳定方法。
(加入煅烧提纯后的硅藻土即可)
……
从科技研发历程来讲。
西方国家对中心底火枪弹(现代子弹)的发现和研
第35章 太子,你玩我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