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章 林则徐[1/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听到这个消息,道光皇帝气得浑身发冷,上下牙关,抖得格格作响。
      虽然说,大清官员吏治败坏,自己多少有所耳闻。
      但吏治败坏到了这种程度,简直是千古奇闻。
      只是在京城范围内查禁大烟。
      派出去的刑部侍郎,刚开始查办的就被人举报,自己也开大烟馆和卖大烟膏。
      被马不停蹄送进大狱留学改造以后。
      新任命的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也步了他的后尘。
      还没开始查办就被人举报开设大烟馆,卖大烟膏。
      火冒三丈的道光皇帝哪还能忍?
      当即也给他送进大狱,给他办了个留学改造套餐。
      并将他们的妻女也送入了教坊司,学习先进的歌舞技术。
      (教坊司已改名为和声署,但民间还是习惯以教坊司相称)
      而接连两位官员入狱。
      民间对朝廷也是近来指指点点。
      所谓的禁烟行动,俨然已经成了朝廷的一桩笑柄。
      就连大清报社的龚自珍,也在报纸上公然抨击朝廷的吏治腐败。
      ……
      道光皇帝拿着报纸,一脸生气的扔到了太子奕纬面前:
      “你看看,你看看,前些日子,龚自珍还一连大半个月,在报纸上以头条形式。
      大肆向民众宣扬大烟膏的危害。
      可这一转身,就把朝廷的底都给揭了出来。
      犯事的没抓进大狱,办案的官员反而接二连三地进了大狱。
      这真是千古奇闻啊。
      你也不想想,要照这下去,煌煌史书,还怎么记载阿玛?!
      朕,会不会成为千古昏君?
      而且还是简直可以让人笑掉大牙的那种!”
      ……
      一脸平静的捡起报纸。
      太子奕纬脸上古井无波,但事实上自己的心里小算盘打的门儿清。
      也唯有这样,顺应历史发展。
      才能够把大清极其糟糕的吏治,彻底暴露在道光皇帝面前。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大梦初醒。
      毕竟自古以来的许多帝王。
      生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
      终其一生,也没有几次出宫,深入民间的机会。
      对官场的一些潜规则和歪风陋俗。
      简直可以说得上是一无所知。
      (比如说康熙皇帝时的宰白鹅,刑部找无辜之人替死,从而让死囚逃脱制裁)
      而对于民间的生活物价。更是茫然无知。
      明清两代,负责宫廷采购的官员。
      肆无忌惮的从中吃回扣。
      尤其以清朝的内务府为最。
      甚至民间对内务府有着一句谚语:
      新宅树低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形容暴发户)
      ……
      面对道光皇帝的怒火冲冲,太子奕纬慢慢的把报纸放在了桌上。
      耐心的开导起道光皇帝:
      “皇阿玛,大烟流毒之深。
      早已在举国上下大行其道。
      别说是地方上,就连京城为例。
      许多八旗勋贵,朝廷重臣,都有开设大烟馆卖大烟膏的恶行。
      如果要彻底的查禁鸦片,就必须得一查到底。
      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皇亲国戚。
      一旦有贩卖行为,一律处死。
      当然,查禁大臣,务必是清正廉直之辈。
      否则,像许乃济那样的贪官,一旦派出,还没开始办案就被人给弹劾送进去了。
      事情没办好,反而让朝廷在民间徒增笑柄。
      长此以往,朝廷威信何在?”
      ……
      听得自己太子如此讲解,道光皇帝,深以为然。
      不住的点头:
      “太子啊,你奉旨监国,已有数月。
      朝中的大臣,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想来你应该也多少心中有个底。
      你觉得,大烟查禁大臣。
      谁能担此重任?”
      太子奕纬点了点头:“堪当此任的人倒是有好几个,只不过……
      查禁大烟这种事,牵连甚广。
      所挑选出来的查禁大臣,务必给他足够的便宜行事之权。
      以及足够高的职权和威严。
      儿臣建议,禁烟一事,需得专设钦差大臣。
      并且具有先斩后奏之权。
      如此方能威慑,一众不法官员。
      若要说人选,孩儿以为,礼部侍郎黄爵滋,堪当此任!”
      长呼一口气。
      道光皇帝面色凝重,眉头紧皱。
      钦差大臣,先斩后奏。
      这种等级和权柄不可谓不重视。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严重。
      那就是参与贩卖大烟的。
      指不定就有许多满族大臣牵涉其中。
      有些说不定还是皇亲国戚呢。
      毕竟满族入关以来,和蒙古各部大肆联姻,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京城里拎出来的蒙古人。
      指不定就是一个皇亲国戚。
      ……
      但是大范围和大幅度的向皇亲国戚动刀子。
      这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为什么有许多王朝到中后期,想要进行改革和变动?
      都会遭到惨烈失败。
      都是因为,改革和一系列的行动,都会直接触及,王公大臣以及皇亲贵族的既有利益的。
      这不由得让道光皇帝,惆怅犹豫起来。
      ……
      坐在暖阁桌子边,慢悠悠喝茶的太子奕纬倒也不着急。
      这种事情急也没用。
      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眼下的道光皇帝。
      都和崇祯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点。
      做事优柔寡断,决策也容易反反复复。
      但凡遇到一些什么挫折,就会缩头缩尾。
      临了完了,还要找个倒霉蛋来替死。
      而历史上的林则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了第2个袁崇焕。
      只能在苍白无力的历史上,留下了一声叹息。
      ……
      道光皇帝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暖阁里来来回回的焦急踱步。
      刚刚喝完一盏茶的太子,慢悠悠的冷不丁来了一句:
      “道光元年的时候,因为大烟,我大清流出去的白银有1300万两。
      前些阵子户部统计出来,去年道光8年,因为大烟流失出去的白银已经高达2,700万两。”
      听到这个数据的道光皇帝不由一愣。
      整个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儿子奕纬。
      气得牙关直打哆嗦。
      那都是朕的钱呀!朕的银子啊……
      重重的一拍桌子:
      “太子,你即刻替朕下旨,命黄爵滋,为刑部尚书,领钦差大臣,仪同三司(仪仗规模)。
      奉旨禁烟,凡京城内,有售卖大烟膏的,一律查禁,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
      坐在桌子上喝茶的太子奕纬,嘴角抿了抿扬起了一丝丝微笑。
      果然一提到银子,道光皇帝就像是被踩了尾巴一般。
      说什么也不能忍。
      直接就摆出了一副要与罪恶不共戴天模样。
      ……
      上书房。
      领旨复命的黄爵滋,恭恭敬敬的从太子奕纬手中,接过了那把道光皇帝的配剑。
      郑重的打开了那一幅圣旨。
      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看太子奕纬,整个人面色显得为难:
      “太子爷,承蒙您的看重,臣得以领钦差大臣。
      只不过禁烟一事,臣希望能够向太子爷要两个帮手。”
      ……
      奕纬呵呵一笑,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太过拘谨。
      “你说吧,你想让谁做你的帮手呀?”
      离开了小板凳。
      钦差大臣黄爵滋,跪伏在地:
      “安徽巡抚邓廷桢,以及守丧结束的林则徐。”
      听得这么两个人。
      太子奕纬,不由微微一愣。
      如果说整个道光朝,其他的官员自己有可能没听过。
      但这两位牛人,可以说得上是如雷震耳。
      就连如今的漂亮国,也立着林则徐的铜雕塑像。
      以纪念他的禁烟之举。(漂亮国大麻合法化,深受荼毒)
      ……
      跪在地上的钦差大臣黄爵滋,眼见近在眼前的太子奕纬,皱着眉头面色显得有些惊诧。
      以为是这两个人名字,惹着太子不高兴了。
      连连请罪不已。
      却见太子顿时缓过神来,高兴的扶起了他,笑眯眯的宽慰着说:
      “这两个人,孤早就听闻他们的名声了。
      这样吧,你尽快拿着孤的手谕,火速调他们二人进京。
      林则徐不是为父带孝吗?以朝廷的名义下旨夺情,召他进京,为国效力。”
      ……
      钦差大臣黄爵滋,尴尬的笑了笑:“太子爷可能没听清,林则徐戴孝已然结束。
      只不过他为官素来清贫,没有钱给吏部孝敬。
      所以,一直都还在待业家中,未有差使。”
      听着这话,太子又是

第37章 林则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