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军自华夏腹地崛起时,并未引起带嘤帝国过多的注意。
这个外表庞大、内里千疮百孔的老大帝国,此时正陷于四面烽火之中,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叛乱发生。
对于远在伦敦的决策者而言,并无必要记住每一支叛军的名称与来历——他们大多如风中残烛,转瞬即逝。
然而这一支被称为“西军”的力量,却以超乎所有人预料的速度迅速壮大。
不过两三年时间,便已控制华夏数省。
他们厉行禁烟,严查洋货,更对带嘤输入之货物加征高额关税。
一道道政令自渝州或江城发出,迅速推行城乡,其执行之坚决、贯彻之彻底,远非萎靡不振的青廷所能企及。
更关键的是,整段长江中上游,已完全落入西军之手。
这深深触犯了带嘤帝国的利益。
起初,带嘤并不愿与西军正面冲突。
西军据守华夏内陆,若派陆军远征,几乎不可能实现;
若以海军溯江而上,又受限于长江水文,只能调动吃水较浅的明轮炮舰,与轻型浅水炮艇。
而长江蜿蜒数千里,水情复杂,在如此纵深之地作战,变数极大,绝非上策。
于是带嘤转而采取外交试探,派驻沪城领事托马斯·密迪乐为代表,前往江城与西军最高首领、“西王”萧云骧展开谈判。
试图摸清其底线,寻找转圜余地。
因先前与天国政权打交道的经历,他们原以为见这位“西王”会异常麻烦。
仅觐见礼仪、称谓等虚文琐节,就可能争执不休。
没想到一到江城,一切顺利得超出预料。
萧云骧并未要求他们行跪拜之礼,也未在文书格式、座次排列等虚礼上纠缠。
那些在青廷和天国眼中极其重要的礼仪,在这位离经叛道的西王看来,似乎无足轻重。
可真正谈起正事,这位西王对带嘤的态度,却比所有人预想的更为强硬。
他不仅断然拒绝取消禁烟政策与关税壁垒,更直言要收回青廷割让的港岛,且宣布绝不承认青廷与带嘤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他甚至要求以完全平等的地位,与如日中天的带嘤帝国交往——在使团看来,简直是狂妄无知、不自量力。
谈判于是陷入僵局。
尽管托马斯·密迪乐在发回伦敦的报告中,详细分析了西军的组织架构、施政理念与其控制区的稳定程度。
并建议政府慎重处理与西军的关系,避免轻易开启战端。
但消息传回带嘤国内,却激起舆论场一片愤慨与嘲讽。
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带嘤已稳坐世界头号强国宝座数十年,何时受过这等“蛮荒之地”中一个割据势力的鸟气?
在许多人眼中,西军不过是中国内陆的一个“草头王”,一群刚刚洗脚上田的农民武装罢了。
群情激愤之下,议会中要求武力打击西军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426章 查尔斯准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