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淮连忙躬身:“多谢御史大人方才仗义执言。”
左都御史捻须微笑,低声道:“老夫并非为你执言,乃是为‘规矩执言。年轻人,做得不错。
记住今日陛下之言,‘以实绩论。在这京城,千般道理,万种是非,有时抵不过算盘珠子一响。把你的本事,继续拿出来。”
老人说完,便踱着方步离开了。姜淮站在原地,回味着“算盘珠子一响”这句话,心中豁然开朗。
回到工部,气氛已然不同。同僚们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真正的敬畏,连都水司那边的人遇见,也客气了许多。
王员外郎笑着打趣:“姜兄,如今你可是陛下金口玉言夸过‘办得妥当的人了!”
然而,姜淮并未得意。他深知,今日的顺利,源于皇帝需要看到实绩,源于新则例确实省了钱,也源于左都御史恰好知晓匠户反应,出手相助。
下一次,未必能有这般好运。
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深层的梳理中。他发现,仅仅核定工料标准还不够,物料的采买、运输、储存环节,同样漏洞百出。
他开始着手起草《工部物料采买流程规范》,试图将“铁账房”的模式推向更上游。
这个过程阻力更大,触及的利益更深。但他谨记着“以实绩论”和“算盘珠子一响”,只埋头收集数据,比对价格,完善流程,用无可辩驳的数字说话。
偶尔夜深人静,他也会翻看那本《西游记》手稿。
他笔下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似乎也走到了更深处,遭遇的妖魔更加狡猾,化身为仙佛,盘踞在洞府,难以分辨。
现实与虚幻,再次交织。
这日,他收到一封北地来信,是北地新任通判写来的。信中除了问候,还提到北地面粉厂运转良好,新式水磨已在周边三县推广,百姓受益良多。
信的末尾,新任通判玩笑般写道:“…北地百姓犹念‘姜青天,坊间甚至将大人之事编成鼓词传唱,词曰:‘算盘一响天地清,妖魔鬼怪现原形…”
姜淮读罢,莞尔一笑。
他提笔蘸墨,在新的奏事节略上,写下了一行标题:
“请仿漕船则例,厘定京畿水利工程工料则例疏”
他的“算盘”,还要继续打下去。在这帝国的中心,他或许无法像孙猴子那样抡起金箍棒扫荡群魔,但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
用数据、用规则、用一颗务实的心,一点点地拨动算盘珠子,为这庞大的王朝,计算出一条更清明、更高效的道路。
窗外的京城,华灯初上。
姜淮案头的灯火,与万千灯火融在一起,微弱坚定地亮着。
《漕船则例》带来的风波看似平息,但姜淮深知,自己触及的绝非仅仅是几船木料、几桶桐油。
他动的是一张盘根错节的利益网,断的是许多人习以为常的财路。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喜欢。
第290章 以实绩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