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日,姜淮正在核查一批即将发往京营的军械配件账目,书吏送来一份都水司移来的公文。
是关于明年春季漕船大修的预算申请,数额巨大,远超根据新则例核算出的数目。
“都水司称,因今岁秋汛异常,漕船损毁较往年尤甚,且多有‘特殊情状,故请增拨预算。”书吏低声禀报,脸上带着为难。
姜淮接过公文,细细翻阅。申请增拨的理由写得冠冕堂皇,却依旧缺乏足够的细节支撑和破损评估报告,只是笼统地强调“情势紧急”、“关乎漕运大局”。
“特殊情状?”姜淮沉吟道,“可附有三方会勘文书?”
“并无…”书吏摇头,“都水司只说情况紧急,不及会勘,请虞衡司先行核准,日后补报。”
这便是故技重施,想以“紧急”为名,绕过新立的规矩。
若姜淮批了,则例便形同虚设;若不批,一旦漕运真有延误,这延误漕期的罪名,他可担待不起。
压力如山般压来。王员外郎也闻讯赶来,眉头紧锁:“姜兄,此事棘手。都水司这是将了一军。批与不批,皆是大麻烦。刘侍郎那边…”
正说着,刘侍郎竟亲自到了虞衡司。他面色凝重,扫了一眼那预算公文,对姜淮道:“姜大人,此事本官已知。
都水司赵尚书方才也寻过本官,言及漕运事关重大,盼我虞衡司通融办理,以大局为重。”
这话看似商量,实则重若千钧。尚书大人亲自开口,以“大局”相压。
值房内一时寂静。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姜淮身上。
姜淮沉默片刻,忽然起身,对刘侍郎深深一揖:“侍郎大人,下官非是不知大局。正因漕运事关重大,才更需厘清虚实,将银钱用在刀刃上。
都水司言情况紧急,下官不敢怠慢。请大人允准,下官即刻亲自带人前往通州码头,实地勘验漕船损毁实情。
若果真如都水司所言,损毁异常,下官当场核准增拨,绝无延误!若…”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而坚定:“若实情与所报有出入,则需严格按则例办理。如此,既不负朝廷重托,亦不负尚书大人‘大局之嘱。”
刘侍郎凝视着姜淮,目光复杂。他没想到这年轻人如此强硬,竟要亲自去捅这个马蜂窝。
但姜淮所言,句句在理,无可指摘。他若强行压制,反而落人口实。
“…好。”刘侍郎终于缓缓点头,“便依你所言。本官给你两日时间。两日内,务必查明实情,给出核验文书。”
“下官遵命!”姜淮毫不迟疑。
刘侍郎拂袖而去。王员外郎急得跺脚:“姜兄!你怎可…那通州码头是何等地方?龙蛇混杂!都水司经营多年,岂能让你轻易查到实情?只怕你人到了,看到的也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
“若不亲眼看,又如何知道真假?”姜淮神色平静,开始迅速吩咐,“王兄,麻烦你立刻调派司内最精通船舶修缮的胡匠作等人随我同去。
&n
第291章 特殊情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