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窖藏方位破译
晨光透过古玩店雕花木窗时,陈轩正趴在八仙桌上对着台灯出神。桌面上摊开的清代和田玉牌被放大镜罩住,边缘的“三目识真”四字在光线下泛着脂白光泽,而牌背那些细密如蛛网的纹路,经过一夜推敲已逐渐显露出规律。
“师父,这纹路看着像山路地图啊?”小林端着刚沏好的雨前龙井凑过来,指着玉牌左下角一处分叉纹路,“你看这拐折的角度,跟咱们上次去邙山考察时见过的峡谷走势特别像。”
陈轩指尖轻轻点在纹路交汇处,天眼不自觉地运转起来。淡金色的视野中,原本杂乱的暗纹突然浮现出隐隐的脉络——那些看似无序的曲线其实是用阴刻技法标注的等高线,而几个嵌在纹路里的小点,在天眼视角下正散发着微弱的土黄色光晕。
“不是像,这就是地图。”陈轩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勾勒,“玄山氏用的是清代民间秘传的‘藏形图技法,把真实地形按比例压缩,再用纹饰掩盖。你看这三个呈三角分布的圆点,应该对应着山形标志物。”他顿了顿,指着玉牌顶端一道弧形纹路,“这道弧线不是装饰,是邙山主峰的轮廓线,咱们要找的地方,就在主峰东南侧的山谷里。”
小林凑近细看,果然发现弧线尽头有个极细微的刻痕,放大后竟是个简化的“玄”字。陈轩翻出师父遗留的那本蓝布封皮笔记,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快速滑动,停在某段批注处:“玄山氏曾写‘依山为库,以石为门,藏器于幽,待缘者启,现在看来,这‘依山为库指的就是邙山,‘石为门怕是窖藏的关键入口。”
两人迅速收拾行装。陈轩把玉牌小心收进丝绒锦盒,又带上强光手电、登山绳和师父留下的青铜罗盘,小林则背着装满应急物品的登山包,临出门前还不忘塞进两袋压缩饼干。越野车驶出城区时,晨雾正沿着豫西的山坳缓缓流动,远处的邙山如一条沉睡的巨龙,在朝阳下泛着青灰色的轮廓。
“师父,玄山氏为啥把窖藏藏这么深啊?”小林握着方向盘问,“清末民初兵荒马乱的,他费这么大劲收藏青铜器,就不怕后人找不到吗?”
陈轩望着窗外掠过的窑洞村落,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锦盒边缘:“玄山氏在史料里是个传奇人物,据说他毕生都在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古物,尤其看重商周青铜器。那时候时局动荡,很多国宝要么被列强抢走,要么毁于战火,他这么做,恐怕是想给老祖宗的东西找个安稳归宿。”他顿了顿,“至于能不能找到,你看这玉牌的暗纹设计多精巧,既要有鉴宝的眼力,还得懂地形古图,他要等的,从来不是普通人。”
越野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抵达邙山深处的一处废弃山村。村口的老槐树下还拴着半截生锈的犁铧,土坯墙上“农业学大寨”的标语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陈轩按玉牌比例换算出窖藏大致范围,背起装备领着小林钻进西侧的密林。
山路比预想中难走得多,藤蔓缠绕着裸露的岩石,腐叶下的碎石时不时让人打滑。小林年轻体力好,在前面用砍刀劈开挡路的荆棘,忽然“咦”了一声停住脚步:“师父,你看这山壁!”
陈轩快步上前,只见陡峭的青石山壁上,有一片岩石的色泽明显比周围浅。他伸手摸去,岩石表面虽覆着青苔,却能摸到极规整的凿痕,不是自然风化形成的断层。用手电贴着石壁照过去,可见几道平行的凹槽,深度约有半指,边缘还残留着人工打磨的痕迹。
“依山为库,以石为门……”陈轩喃喃念着玄山氏的笔记,指尖顺着凹槽走势划过,“这不是天然山壁,是人为修整过的。你看这些凿痕的间距,完全符合清代工匠的施工习惯,玄山氏果然没骗我们。”
两人沿着山壁继续前行,越往里走,人工痕迹越发明显。某处转角的岩石上,竟隐约能看到半个模糊的“玄”字,显然是当年施工者留下的标记。山风穿过峡谷时发出呜呜的声响,小林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师父,这地方也太偏了,玄山氏当年是怎么把三十多件青铜器运进来的?”
“你看脚下的路。”陈轩用手电照向地面,腐叶下露出的石板路虽已残破,却能看出铺设得极为平整,“这是条古栈道,只是后来被植被掩盖了。商周青铜器看着沉,但拆分后用骡马运输,再靠人力抬进山里,以玄山氏的财力和人脉,未必做不到。”
走到一处相对开阔的山坳时,玉牌突然在锦盒里微微发烫。陈轩心中一动,掏出玉牌举到阳光下,牌背的暗纹竟泛起淡淡的银光,原本模糊的某段纹路变得异常清晰,直指前方一块卧在山根处的巨石。
那巨石约有两人高,形似一头伏卧的巨龟,表面爬满藤蔓。陈轩绕着巨石走了一圈,发现它与周围山体的岩层并不相连,显然是人工搬运至此。当他用天眼观察时,巨石内部竟隐隐透出青铜特有的幽光,与之前在玉牌上感知到的能量波动如出一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是这儿了。”陈轩拍掉手上的泥土,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玄山氏说‘以石为门,这石头就是窖藏的入口。小林,把工兵铲拿来,咱们先清理一下石面的藤蔓。”
小林应声上前,很快将覆盖在石面上的爬山虎和荆棘清理干净。随着藤蔓落下,石面上的纹路逐渐显露——那是一片繁复的商周饕餮纹,巨眼獠牙的图案在山风中仿佛要活过来一般。纹路的中心位置,刻着一个与玉牌上相同的“玄”字,笔画苍劲有力,显然出自高手之手。
陈轩蹲下身仔细观察纹路走向,饕餮纹的线条看似杂乱,实则暗藏规律。他忽然想起师父笔记里记载的玄山氏癖好:“玄公鉴古,尤重纹路,常言‘器有灵,纹有韵,顺其韵则玄机自现。”他用手指沿着纹路轻轻游走,能感觉到石面温度比周围低了些许,显然内部是空的。
“依山为库,以石为门……”陈轩抬头望向邙山主峰,阳光正从峰顶斜射下来,恰好落在巨石的饕餮纹眼上,“方位对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小林,退后几步,这石门开启恐怕需要特定的方法。”
他深吸一口气,将天眼能量凝聚于双目。刹那间,石面上的饕餮纹在视野中变得立体起来,那些交错的线条仿佛化作流动的脉络,最终汇聚向九个不起眼的小点——那是纹路转折处的圆形凹痕,大小恰好能容纳一根手指。
“龙生九子,各有其形……”陈轩脑中闪过玄山氏笔记里的记载,再看那九个凹痕的位置,竟与传说中龙九子的方位一一对应。他按捺住加速的心跳,指尖先落在最上方的凹痕处:“老大囚牛,好音好乐。”
指尖触碰到石面的瞬间,凹痕里泛起一丝极淡的青光。陈轩心中一喜,随即按顺序依次触碰:“老二睚眦,嗜杀好斗;老三嘲风,象征吉祥……”当他的手指落在最后一个代表“老九螭吻”的凹痕上时,整面石墙上的饕餮纹突然亮起,青光如水流般沿着纹路蔓延,发出低沉的嗡鸣声。
“轰隆——”
沉闷的声响从地底传来,脚下的地面微微震动。小林惊得后退半步,只见那块数吨重的巨石竟缓缓向内转动,露出一道黑沉沉的石门缝隙,一股混合着泥土与青铜锈蚀的古老气息,从缝隙中悄然弥漫开来。
石门后是深不见底的黑暗,手电光照射过去,只能看到陡峭向下的石阶。陈轩握紧手中的玄鉴镜——那面从青铜窖藏最深处找到的古镜此刻正微微发烫,镜面星图的光芒与石门内的气息产生着奇妙的共鸣。
“师父,咱们进去吗?”小林的声音带着紧张,却难掩兴奋。
陈轩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邙山群峰,朝阳已升至半空,将山谷照得一片明亮。他低头看向手中的玉牌,玄山氏的“玄”字在阳光下温润如玉,仿佛在无声地催促。
“进。”陈轩率先踏上第一级石阶,“玄山氏等了百年的缘者,总不能让他再等下去。”
手电光在黑暗中劈开一条通路,石阶上积着厚厚的尘土,显然久无人迹。两人的脚步声在通道里回荡,远处隐约传来水滴落石的清脆声响,而随着深入,空气中的青铜气息越发浓郁,仿佛整个商周时代的文明缩影,正静静等待着被重新唤醒。
第1026章:石门机关
石阶上的积尘足有半指厚,陈轩每落下一步,都会扬起细小的尘埃,在手电光柱里翻腾成迷蒙的雾。小林紧随其后,登山靴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噔噔”的回响,在幽深的通道里被无限放大,惊得栖息在岩壁缝隙里的蝙蝠扑棱棱飞起,掠过头顶时带起一阵凉风。
“师父,这通道也太规整了。”小林用手电扫过两侧岩壁,“你看这凿痕多平整,连边角都打磨过,不像是临时挖的藏宝洞,倒像座正经的地下建筑。”
陈轩停下脚步,伸手触摸岩壁。石质坚硬冰凉,指尖能感受到细密的凿纹走向——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开凿,而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平行纹路。他用天眼凑近细看,纹路深处竟嵌着极细微的青铜片,与通道外巨石上的饕餮纹材质相同。
“玄山氏当年恐怕动用了不少人力。”陈轩收回手,手电光沿通道向前延伸,“这种规模的地下工程,在清末民初的技术条件下,没有三五年根本完不成。他不仅要藏文物,更想建一座能长久保存文明的宝库。”
通道向下倾斜约三十度,走了约莫百十米后,前方的黑暗中突然传来“滴答”声,规律得像是某种计时装置。小林下意识握紧了腰间的工兵铲,声音压低了几分:“师父,这声音……”
“是地下水。”陈轩示意他稍安勿躁,自己则放慢脚步,天眼全力运转。视野中,前方十米处的通道顶部渗出细密的水珠,汇聚成线后滴落在地面的石槽里,而石槽下方隐约有金属反光——竟是一条暗渠,水流正沿着渠槽无声地流向更深处。
“玄山氏懂水利。”陈轩指着石槽边缘的弧度,“你看这坡度设计,既能排掉渗入的地下水,又不会冲刷通道地基。古人藏东西讲究‘防潮防火防盗,这暗渠就是防潮的关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穿过暗渠路段时,空气中的潮气明显重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