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的空气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松香和胭脂的味道混杂着,却再也闻不出往日的熟悉和安心。
顾承欢坐在镜前,看着里面那张画着精致脸谱的脸,眼神却有些涣散。
小李正在旁边调试京胡,琴弦发出断断续续的声响,刺耳又生涩。
“再来一次《夜深沉》。”顾承欢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小李应了一声,赶紧拿起琴弓拉了起来。
琴声倒是比之前流畅了些,力度也够,可听在顾承欢耳朵里,就是觉得不对劲。
太硬,太亮,像阳光下刺眼的玻璃,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
顾承欢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水袖的边缘。
他想起以前,江逾朝拉《夜深沉》时,琴声总是像流水一样,温柔又缠绵,带着一种清冷的韵味,能把他的唱腔烘托得恰到好处。
每一个转音,每一次强弱变化,都像是长在他的嗓子眼里,默契得仿佛一个人。
可现在,这琴声里只有技巧,没有魂。
“停!”顾承欢再次打断他,烦躁地将手里的茶杯往桌上一放,“你怎么回事?拉了这么多天,还是找不到感觉!这是《夜深沉》,不是让你拉《将军令》!”
茶杯里的水溅出来,打湿了桌布,留下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小李被他吼得一哆嗦,手里的琴弓都差点掉在地上,脸涨得通红:“顾先生,我……我已经很努力了……”
“努力就拉出这种东西?”顾承欢的火气莫名地大,或许是因为这几天心里一直堵得慌,或许是因为这蹩脚的琴声让他更加烦躁,“没有那种韵味,你拉得再快再响也没用!”
“韵味”这两个字,他说得格外重。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说的“韵味”是什么,是江逾朝独有的那种,能让他瞬间入戏的魔力。
正在这时,周曼云带着丫鬟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
看到后台的气氛不对,她挑了挑眉,走到顾承欢身边,柔声问:“承欢,怎么了?谁惹你不高兴了?”
顾承欢没说话,只是烦躁地摆了摆手。
周曼云看向旁边手足无措的小李,大概猜到了七八分,她轻哼了一声,语气带着不屑:“不过是个琴师罢了,拉不好就再找一个,有什么好生气的?犯不着为这种人生气,伤了嗓子可就不好了。”
她说着,打开食盒,拿出一碟精致的点心:“你看,我特意让厨房给你做了你爱吃的杏仁酥,快尝尝。”
顾承欢看着那碟杏仁酥,却没什么胃口。
他想起以前,江逾朝也会给他带点心,不过不是这种精致的杏仁酥,而是街角那家不起眼的小店做的绿豆糕,便宜,却软糯清甜,最合他的口味。
每次他唱完戏,嗓子干哑,江逾朝就会递上一块绿豆糕,再递上一杯温水,眼神里的关切是藏不住的。
可现在,再也没有那样的绿豆糕,也没有那样关切的眼神了。
“再找一个?”顾承欢低声重复了一句,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到的茫然,“哪有那么容易……”
周曼云没听出他语气里的异样,还以为他在担心找不到好琴师,立刻拍着胸脯说:“这有什么难的?凭着你的名气,还怕找不到好琴师?实在不行,我让我爹给你找,全北平最好的琴师,保证让你满意。”
顾承欢没接她的话,只是转过头,重新看向镜子。
镜中的脸谱依旧精致,眉眼间的风情也还在,可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以前画完脸谱,只要听到江逾朝调试琴弦的声音,他就觉得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仿佛自己就是戏里的那个人。
可现在,他只觉得这张脸谱像个面具,冰冷地贴在脸上,让他喘不过气。
他的目
第6章 民国名角(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