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乾元十三年二月三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傍晚太阳落山之时,京城北门之前来了一队满身风霜的行人。
      马车里,沈希微忍不住挑起车窗上的棉帘。
      马车外,五城兵马司北城卫的两队兵士正在轮换。
      那两队兵士,一样的身板笔挺,一样的盔甲鲜明。
      巍峨坚实的城门上方,有隆佑帝御笔亲题的“德胜”二字。
      沈希微望着那两个字,脸上现出几许沧桑与凄凉,前尘往事如烟,如雾,如尘,新人故人似梦,似幻,似空。昔日她一心赴死之际,可曾想过会有如今重来之日吗?
      半晌,沈希微的面上又现出凝然之色,是了,既然上天怜悯让她不死,她必当轰轰烈烈、堂堂正正,方不负在这世上再活一回。
      沈希微放下棉帘,欢喜地向沈夫人道:“娘,我看到城门上有字,德胜,我都认得呢。”小女孩娇憨可爱的模样,这几日沈希微已能扮得滴水不露。
      沈夫人笑着点头,“这便是京城四门之一的德胜门,当年镇北王平定漠北凯旋回京时,先帝手书的……”
      沈夫人对面,端坐着八风不动的沈致远,心中一声长叹,缓缓闭上了双眼。
      阔别京城八载,前吏部左侍郎,现任海州知州的沈致远,终于回来了。
      时近黄昏,街市上的人流已散去,显得有些清寂,一行人这一路皆是畅通无阻。
      掌灯时分,这队车马终于来到了位于京城的沈家大宅所处的青松巷。
      青松巷,看到这三个字,沈希微不由想起那个少年人的信口胡言,青城山清风观……
      沈希微的视线越过重重屋脊,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红墙朱瓦。
      沈府门前,几个下人正忙着掌灯。
      大管事下马近前,一个年轻的男仆疑惑地问道:“您要找人?我们这里是前翰林学士沈桐安老大人的府邸……”
      “咦,你是,成……成林,三爷回来了,”一旁的中年男仆惊喜地迎上来。
      “快去禀报老太爷,三爷回来了,哦,再找人给四少爷送个信儿。”
      大管事成林道:“你是,阿昌哥。”
      阿昌点头,“是我,”又问道:“三爷在车上吗?我去请三爷下来。”
      沈自陶侍候着父母下了马车,沈希微则被沈自谦抱在手上。
      沈自谦指着门口的两个大狮子,“微儿喜不喜欢这里,瞧这两头狮子,多威风……”
      沈希微捂嘴笑,“喜欢呢,三哥喜欢的我也喜欢。”
      因为你喜欢,我便也喜欢。
      喜欢着你的喜欢……沈希微笑的更开心了。
      沈自谦只顾欢喜,并未听出妹妹话中的玄机。
      阿昌来到沈致远夫妇面前,纳头便拜,“阿昌给三爷三太太问安。”
      “给六少爷九少爷问安。”
      “给五小姐问安。”
      到家了……
      到家的感觉还不错……
      沈致远上前搀起阿昌,“父亲,大哥、二哥可好?”
      “老太爷,大爷二爷都好,就是三爷您,在北边受苦了。”
      沈致远道:“没有受苦,海州很好。”
      “三爷,老太爷这会儿还在茶室,知道您回来了,一准泡上好茶了,三爷您快去罢。”
      沈致远招过成林,“镖局的尾款你去结一下,这一路多仰仗他们,赏金封的厚些罢。”
      成林道:“老爷放心。”
      阿昌忙道:“成林路上也辛苦了,你和三爷一起回家,你们都回家,这事我来办,二爷一早吩咐过,这一路的花销都走天瑞祥的账,也不用那老沉的银子,一张银票就得儿。”
      沈致远笑道:“哦?那我可要好生谢谢二哥,又让他破费了。”
      阿昌指了一个男仆引路,自己便果然留下来安排其他人事。
      沈家大宅是一套四进的大四合院,卷鹏悬山的房顶,三进正房皆用两个硬山勾连搭着,又有平廊与后院相连,是京城大户人家典型的布局。
      已致仕前翰林学士沈桐安此时正在头进西厢的茶室喝茶,听到下人来报三子沈致远回来了,沈桐安便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找出了珍藏许久的安溪旧茶。
      沈致远大步进了正厅,右转掀开门帘,只见老父正双手颤抖地往茶壶里放茶叶。
      “父亲,不孝子,回来了。”沈致远双膝跪地,头一下一下地磕在地上,双目中落下泪来。
  &n

12.回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