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零一章 崇祯的斗志[2/2页]

大明:秀才造反,从诛杀恶吏开始 登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魏忠贤及其党羽非常厌恶,倘若没有魏逆蛊惑自家皇兄,在朝罗织党羽,大明社稷就走不到今日。
      然那时的他只是信王,就算有再多不满,也只能眼睁睁的看过,作为大明的宗藩,有着太多的限制和制约。
      直到天启皇帝病重,且名下没有子嗣,被传召进宫的崇祯皇帝,在听到自家皇兄讲的那些话,第一次觉得自己可能有希望统御这个天下,也是从那时起,崇祯皇帝的内心深处就埋着一股斗志,他要让大明再度中兴!
      只是统御这个庞大国度,并不像崇祯皇帝所想的那般简单,过去的数月间,崇祯皇帝遇到太多的难题,一方面要小心对付魏逆,一方面要处置朝政,这种压力,让崇祯皇帝唯有勤政克己。
      从魏逆被驱逐出内廷,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崇祯皇帝很少离开乾清宫,除了到坤宁宫去见见他的皇后外,其他时间不是在处置朝政,就是在召对大臣,甚至还在设法清除掉朝中的阉党余孽。
      尽管魏逆在十一月已然伏诛,可是想要清除掉朝中的阉党,甚至是地方的阉党,这绝非朝夕所能办到的,许多事情还要依靠这些人。
      毕竟从天启四年开始,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开始大肆迫害东林党,在朝逐步窃据众多高位,使得阉党党羽遍布各地,就算是想要进行政治清洗,也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
      这也使得崇祯皇帝御极之初,四位内阁辅臣受到弹劾,崇祯皇帝还对他们有所保护,但增加乃至更换内阁成员显然是势在必行,不过也是从此时开始,或依附,或追随魏忠贤的一批内阁辅臣、朝中廷臣等,以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为首的官员,以交结近侍的罪名令黄立极等四十四人革职。
      “皇爷,廷推内阁的名单,已呈司礼监。”
      领旨的王承恩没有离开乾清宫,见自家皇爷沉思,这才捧着一摞奏疏,低首禀道:“外朝有司呈递奏疏,望皇爷能早做定夺。”
      “呈上来吧。”
      崇祯皇帝言简意赅道。
      眼下的内阁,其实真要说起来,就是一个空架子,针对谁能进入内阁,成为朝中位极人臣的存在,外朝有司的众多官员,已然在背地里联系起来,只是这些情况,崇祯皇帝并不知情。
      “你们都先退下吧。”
      看着王承恩呈递的奏疏,崇祯皇帝的眉头渐渐皱起,经过廷推候选进内阁的文官,多达十几个,涉及到他们的奏疏,一个个都是各种褒奖,这使得崇祯皇帝一时间心中也犯了难。
      眼下内阁就是个空壳子,尽管也有留守的内阁辅臣,可是想要靠现在的内阁,来辅佐他治理朝政,明显是不现实的事情。
      空荡荡的东暖阁内,独剩下崇祯皇帝一人。
      “到底该如何选择啊。”
      逐一看完这些奏疏后,崇祯皇帝发现每个廷推的文官,都是大明的肱股栋梁,可是内阁的位置有限,不可能让上述十几人,都塞进内阁里帮他佐政分忧吧。
      一想到当今的朝堂和地方,还存在着大量的阉党余孽,崇祯皇帝知道裁定内阁辅臣之事必须尽快明确。
      这批被他擢升进内阁的辅臣,除了要佐政外,还要设法清除掉这批阉党余孽,还大明朗朗乾坤!
      想到这里的崇祯皇帝,拿起朱笔,将这次廷推的大臣逐一写下,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
      看着眼前的名单,崇祯皇帝沉默许久,内心依旧没有定论。
      这是他御极登基以来,第一次就内阁辅臣之事召开廷推,外朝有司的廷臣,对于这些廷推的大臣,一个个都是这般褒奖,这也使得崇祯皇帝不想出现任何差错。
      可是到底该如何选择啊。
      说到底,此时御极登基的崇祯皇帝,才不过18岁,尽管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心想要中兴大明社稷,可是涉及到这种难事,也叫崇祯皇帝踌躇了。
      “来人啊!!”
      不知沉寂多久的东暖阁,响起崇祯皇帝的声音,这让在殿外候着的太监,一个个都紧张起来,为首的太监忙朝殿内走去。
      “去,给朕找来枚卜,朕有用。”
      走进殿内的太监,还没来得及行礼,就听到崇祯皇帝的声音。
      嗯?
      枚卜?
      听到此言的太监,一时竟愣神了,然旋即便作揖应道:“奴婢遵旨。”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太监恭敬的退出东暖阁,前去寻找枚卜。
      对崇祯皇帝而言,既然廷推的这批大臣,一个个都受到这等褒奖,那他就不想在此等事情上浪费时间,空缺的内阁辅臣要尽快明确,这样才能对朝中和地方的阉党余孽进行清算,这样才能将朝堂堆积的政务尽快解决,崇祯皇帝的内心深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解决……

第二百零一章 崇祯的斗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