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张大郎和李郎君来访,说是有事要找您。”书房外,懂事的小桃先用手指轻轻地敲了敲门,而后这才小声地禀报道,细声细语的,生怕惊扰到里头读书的杨帆。
“知道了,你先带他们去偏厅稍待,我随后就到。”正端坐在案桌前看书的杨帆用手指揉了揉皱成一团的眉心,随口吩咐了一句,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接着将手里看了一半的“野史杂谈”用书签做好标记合上后归置到一旁的书架上。
中秋那晚突然出现的异常,虽然最终并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也让杨帆忽然又有了探究自己穿越原因的想法,可思来想去却依然不知该从何下手,后来他想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从书里去查找“玉佩”的相关线索。
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遇事不决先看看书,说不定有惊喜呢!
于是这些天来,杨帆让人给他准备了很多书籍,什么类型的都有,反正他又不是精读,讲究的反而是速度,就那么拿着书一目十行、随意地挑着看。
就这么快速地翻阅着各种典籍,还真的让杨帆从书里面搜到了“只言片语”,他身上那枚“玉佩”疑似是传说中的星佩。
有书记载,星佩温润如玉、形似玉佩,在一定范围内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就会闪烁发光,再联系到中秋那晚的所见所闻,杨帆觉得自己手里的这枚“玉佩”十有八九就是一枚星佩,但杨帆也没有十足把握,不敢就这么轻易地下结论。
而关于星佩的来历,众说纷纭,最官方也是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星佩是景佑三年坠落在沂州的天外来物。
如果书里记载的事是真实的,这星佩应该是陨石之类的东西,那岂不是会有辐射什么的?而自己居然随身携带了一个多月,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不过古人也是将星佩当成玉佩来佩戴来着,也没听说有什么怪异的病症出现或是暴毙之类的骇人事件。而且就算有辐射,这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辐射量应该也几乎没有了吧,不必自己吓唬自己。
不过之前没有,未必将来也没有,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杨帆决定将星佩从脖子上摘下来,收藏到房车原来的地方。
比起天外来物这种虚无缥缈的说法,杨帆自己倒是有另外一种猜测。
如果是一般的陨石,表面上都会留有气印和熔壳,这是因为陨石在陨落地面之前要穿越稠密的大气层,高速的降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大气发生磨擦,这样所产生的高温,绝对会使其表面发生熔融从而形成一层薄薄的焦黑色熔壳,而且由于陨石与大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陨石表面也会留下许多气印,就象手指按下的手印。
在杨帆对陨石了解不多的知识里,大多数的陨石都是含有铁的,有磁性,因此大部分的陨石都应该能被磁铁吸住。
然而,杨帆手里的这枚“玉佩”表面却是光滑圆润,色泽透明,而且对磁铁也毫无反应,与一般的陨石相比大不相同。
因此,杨帆猜测如果星佩真是天外来物,那也许不是普通的陨石,而是来自于另外一个文明的高科技产品,只是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坠毁到了地球上,因而才会表现出那些古人解释不清的闪光现象。
如果有机会将所有的星佩集齐,说不定就能一探究竟。
只不过书里还提到一句,在靖康之难时,本被宋朝皇室掌握的星佩已被金人所劫掠北上,所以就算杨帆手上的拿着的真是其中一枚星佩,想要找齐剩下的几枚怕是难如登天。
而有的书里则记载的是在金人攻打汴梁之际,星佩早已被皇室中人秘密藏在了东京城某处。
因此,杨帆也没有完全相信这些“野史杂谈”,他也有自己的判断,假设他手里的这枚“玉佩”是一枚真的星佩,那岂不是说明中秋那晚星佩发光的原因,是因为感受到了别的星佩的存在?也就是说附近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其他星佩?
在翻阅各种书籍的过程中,除了发现星佩这一点外,杨帆还凭借着敏锐的直觉意外发现了一件值得细细推敲的事情。那就是跟别的年份对比起来,绍兴九年到绍兴十一年那三年间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大多还语焉不详,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有详实可考的记录。
可能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这些东西看起来都很正常,顶多就是会觉得那三年的记录少了一点、简单了一点,其他的并无异常,没什么好在意的。
然而杨帆来自未来,脑海里明确地记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秦桧并没有暴毙,宋高宗也不是主战派,反而是这两人力主求和,在后来更是以用“莫须有”的罪名坑杀了抗金英雄岳飞,导致北伐失利、功亏一篑。
而这个时空里,秦桧这么个历史“关键人物”却在北伐前暴毙而亡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二度拜相的当朝权臣,史书上却没有多少笔墨去描写他,只是寥寥几笔,连具体的死因都含糊其辞。
可以说,正是在那几年里,发生了一些特别的、
第36章 线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