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章 赏灯[1/2页]

浪迹大宋 米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宋朝的中秋之夜,除了赏月,拜月,还有赏灯的习俗,与元宵节的大型灯会不同,中秋节主要是在河里放羊皮小水灯,称为“一点红”,以期得到江神的保佑。
      当杨帆带着姐弟两在酒楼美美地饱餐一顿过后,施施然走到一处河边时,小河两边的岸上早已挤满了前来放灯或者赏灯游玩的人。
      只见无数盏羊皮小水灯,浮满水面,烂如繁星,今晚的月色又倍明于常时,天上月与水中月在光影下交相辉映,宛如仙境。
      在周围群众的感染下,杨帆也是随波逐流,给自己自己姐弟两买了几盏羊皮小水灯,有样学样地放置到河面上,看着它们随着水流越飘越远,直至混入拥挤不堪的何中心,无从分辨。
      在月亮的照耀下,四周浪漫一股浪漫的气息,此情此景,作为穿越过来的天选之子,此时不都是佳人在侧吗?可现实是,身边只有一对“天真烂漫”的未成年人,杨帆心里忍不住吐槽了几句。
      “公子,您在想什么呢?居然如此入迷。”
      “莫非是想……”
      张玉林话还没来得及说完,脑袋上就被杨帆赏了一记“爆栗”!
      “小小年纪,从哪学的这么多乱七八槽的。”杨帆没好气地笑骂道。
      张玉林摸着被敲打的脑袋,委屈又无辜地辩解道:“我只是想说公子是不是想念家人了,这有什么嘛?”
      呃……
      是这样啊,倒是我心里有鬼,错怪你了,原来你不是要调侃我想女人了,虽然我方才心里的确是那么想的,倒是我不能承认。
      “嗬嗬,玉林啊,你看那些个男孩,都在诚心拜月祈求学业进步呢,你还不赶紧学着点儿!”杨帆用右手食指指着不远处,面不改色地转移话题道。
      张玉林顺着杨帆所指的方向看去,不由得翻了个白眼儿,那一个个瞧着都比公子您要年长了,这也能叫男孩?您怕是对男孩有什么误解吧?张玉林有些无语。
      不过,他们倒还真的是在拜月,仔细一看,不仅有男的,也有女的。
      男子拜月一般是求得“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即金榜题名,事业有成,能有一官半职的意思,还真叫杨帆给能蒙对了。
      而女子拜月则主要是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就是祝愿自己漂亮有福气的意思。
      对于这种习俗,杨帆微微一笑,有些触动,每个人的心里应该都会有自己的寄托和祝愿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受全”,杨帆触景生情,喃喃自语道,也不知道原来时空中的家人朋友怎么样了,自己的突然“消失”,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了,也会给继新他们增添很多的麻烦和困扰。
      哎……杨帆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杨帆的喃喃自语声音挺大,不仅张玉林听清楚了,一旁的张玉兰也听见了,公子念的是苏轼苏大家的传世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是不知为何又突然长吁短叹了起来?
      张玉林有意要帮杨帆排忧解难、走出愁境,故意拍着手揶揄道:“公子最近学有所成啊,这词念得真是应景!”
      “啪!”张玉林的脑袋上冷不丁地又挨了一记,这回不是杨帆动的手,而是一旁的姐姐张玉兰。
      “阿姐?你打我做甚?”张玉林仍旧一手捂着脑袋,不解地盯着姐姐!
      张玉兰学着杨帆的语气道:“没大没小,公子是你能调笑的吗?”
      在大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稍微读过书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东坡居士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中秋词的,杨帆的字是差,但张玉林那么说,不明摆着是在调侃杨帆吗?虽然这段时间里,大家亲近了很多,杨帆也表现得十分平易近人,但他们姐弟毕竟是寄人篱下,长幼尊卑还是该有的。
      杨帆淡淡地笑骂一声,虽然本公子的古文和毛笔字远不如你,可也没有到那么无知的地步。记不清是谁说过: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足可见这首词的地位,杨帆再如何穿越,也没有那个才情。
      不过要是在往前穿越个几百年,杨帆说不定也要厚着脸皮斗胆一试了,然后霸气地?N瑟一波,天下才气共十斗,我独占八斗。杨帆扼腕叹息,他记得的唐诗宋词本就不多,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已经都被原作者写了出来,扬名天下,这让他错过了太多人前显圣的机会。要不然,说不定这大宋又会多出一个奉旨填词杨三变来。
      被张玉兰他们姐弟俩这么一闹,杨帆顿时就从多愁善感的情绪里清醒了过来,本质上他就不是那种喜欢悲春伤秋的人,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杨帆冷笑一声,道:“呵,你小子是翅膀硬了吧,居然敢取笑本公子!”
      “你不是能嘛,把这首词给我完整地背诵一遍!”
      张玉林嘟啷着个嘴,心里想着,呵,这有何难?当即仔细整理了一下着装,也不在意周围来回穿梭的众多游客,朗声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啧啧,此情此景,张玉林这小子朗诵得还真挺好的,宋人独具风韵的发音以及舒缓柔和的语气,特别是还带着一丝悲伤无奈的感情,完美契合了苏

第35章 赏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