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章 赏灯[2/2页]

浪迹大宋 米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轼当初写这首词时的情感!
      “嗯,还算马马虎虎,这次就饶你一次。”杨帆拍着手道,下次有机会再来考验一下你对诗词的理解,哈哈,让你也体验下后世的语文教育!
      不过,杨帆的心态多少有了点变化,更是带着姐弟俩找了个比较偏僻的角落,认真地拜起月来。
      嗯?公子原来不是不信这个的嘛?连自己家里的拜月祭月活动都不管的,而是甩手交代给了李叔他们,怎么现在又突然拜起来了?张玉林今晚有太多的不解了,不过看到杨帆一丝不苟的严谨模样,他也在一旁跟着拜起月来,嘴里念叨着保佑自己学业进步,早日平步青云之类的美好愿景。
      就在张玉林抬起头来的瞬间,他看到杨帆的胸口有紫色的亮光一闪而过,不由得瞪大了双眼,指着杨帆的胸前,惊呼出声,道:“公子,您的胸口发光了!”
      杨帆其实在第一时间里就有感觉到异常,他出门所穿的这套衣服是由薄如蝉翼的上好丝绸所制,虽然他没有看到从衣服里透出来的亮光,但前胸处感受到了一股温热的暖流,此处,刚好是他脖子上佩戴的“玉佩”所在,也就是他穿越那天捡到的那枚。当时杨帆将“玉佩”收藏在了房车上,后来觉得这“玉佩”指不定什么时候又会开启“时光通道”,还是随身携带着比较好,以免错过机会,于是便找了根绳子来做成项链戴在脖子上。
      毫无疑问,此时的异状绝对是那枚“玉佩”所引起的。只不过这么多天以来,这枚“玉佩”一直没有丝毫动静,为何今天突然有此反应?杨帆心思急转,脑子里闪过一个推测,莫非是跟满月有关?可很快他又推翻了这个猜测,因为上个月满月时,他身上的“玉佩”并没有任何异常。
      “哪来的光?你眼花了吧?”张玉兰听到弟弟的惊呼,赶紧转过头来看了一眼,却什么也没有看到,杨帆的胸前只有被微风吹拂着缓缓飘动的衣服,哪来什么紫色亮光?
      张玉林被姐姐这么一说,连忙用手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时确实找不到什么光。
      “兴许是河水将水灯的灯光反射过来了,不用大惊小怪的。”杨帆一脸平静地随口掩饰了一句,是他脑子里下意识的反应,衣服下的这枚“玉佩”可能关乎着他的穿越问题,他觉得现今阶段还是有必要好好地隐藏保护起来。
      好吧,也许真是我看错了,张玉林挠着头有些尴尬地笑了笑,今晚的不解又多了一个。
      而只有杨帆自己知道,张玉林看到的绝对不是什么河面反光,也不是什么错觉,而是杨帆身上的“玉佩”真的发光了,只是由于一闪而过,转瞬即逝,众人来不及反应罢了。
      同一时间,东京城某处宅邸的一间密室内,一个用黄花梨制成,色泽较浅、木纹明显、整体典雅庄重的精致博古架上,放置有奇石、茶壶、古玩、植物等等,而位于其正中心处的明黄色绸布软垫上,一枚“玉佩”也突然发出了明亮的紫光,同样也是转瞬即逝,仿佛就没有发生过。
      如果杨帆此时站在这里,就能通过比较发现,与他身上佩戴的“玉佩”相比,博古架上的这枚“玉佩”除了大小、样式稍有不同外,两枚“玉佩”的材质可以说是同根同源的。
      宋代的中秋节会热闹到什么程度,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至晓方休。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其开篇序言上就写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由此可见,苏轼肯定也是在中秋节当晚放肆通宵玩耍,而后才写出了这首传世大作。
      与之相比,大宋如今的中秋佳节,自然也是不遑多让,人们一般也是通宵欢庆的,并不会因为天色已晚而熄灯入眠。
      杨帆原本的计划里,本就打算好好“浪”上一晚,如今出此变故,他的心绪有些不宁,便嘱咐了姐弟俩几句,让他们注意安全,然后就自己一个人先打道回府了。
      杨帆没有去离得较近的城内杨宅,反而是绕远路回到了城外的院子,然后也没有回卧室,而是径直走到了房车里。此时他脑子里有些混乱,有些思绪需要冷静地梳理一下。
      李石夫妇没有外出凑热闹,祭月完毕后,夫妇两就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一边赏月一边聊天,他们没想到公子今晚居然这么早就回来了,而且脸上一副兴致不高,甚至带着一丝丝忧愁。
      “公子这是怎么了?”随后不久,张玉林姐弟俩刚进门,就被李石拉着小声问道。
      杨帆走后不久,姐弟俩感觉公子的情绪有些不对,也失去了继续玩耍的兴致,便紧跟着回来了。
      张玉林皱着眉头、摇晃着脑袋,道:“我也不知道,本来我们是在河边赏灯的,公子突然就想回来了。”
      一旁的张玉兰适时地点着头,印证了弟弟的说法,道:“李叔,公子可是休息去了?”
      李石摇了摇头,道:“没呢,公子一回来就跑那车里去了,还没出来呢!”
      几人同时朝房车所在的库房看去,脸上都有些担忧。
      “我没事,就是有些想家了!”约莫过了有半个时辰,杨帆终于从库房了走了出来,一眼便看到了聚集在院子里、脸色满是担忧的几人,心里顿时有一股暖流流过,杨帆知道是自己的异常导致他们有些忧心,便赶紧找了个借口道。
      原来如此,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原来只是公子思乡情切,才会有此反常之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之常情嘛,合情又合理,众人想明白后,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而杨帆在房车上的那段时间里,就跟之前一样,用手反复摸索着这枚“玉佩”,最终还是没能研究个所以然来,更别说是让它再次发光了,一丝反应也没有。要不是那时胸口上的肌肤真真切切感受到“玉佩”散发出的热量,而且还被张玉林看到了那丝闪光,杨帆都要以为是自己魔怔了。
      一无所获!尽人事、听天命吧!这就是杨帆最后定下的结论

第35章 赏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