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事情,因此产生了一些“蝴蝶效应”,最终导致这个时空的历史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一面。
杨帆对此很有兴趣,他也想知道到底是谁扇动了蝴蝶的翅膀,奈何这方面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就像是被特意抹除并掩盖了起来,而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杨帆觉得自己如今穿越到大宋这个时代,除了研究一下穿越的原因,平时搞点小发明,赚点零花钱“混吃等死”之外,人生其实还是可以有点追求的,比如说励志当个历史学者,探寻一下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咻!”
杨帆一只脚刚踏进偏厅的大门,便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朝他飞了过来,凭借多年打篮球锻炼出来的身体素质,下意识地侧了一下身子便躲开了,动作可谓是一气呵成,潇洒极了。
“可以啊,没想到你这小身板还挺敏捷的,可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强多了啊。”张大宝迎面小跑过来,用力地拍了下杨帆的胳膊,大大咧咧地说了一句。
哈?哥哥我虽然算不上猛男壮汉,但身高好歹将近一米八,肌肉不少的身材也是靠平时大量的打球运动锻炼出来的,这可是实打实的,没有一丝的水分,就这还小身板?杨帆示威性地挺了挺胸膛,给张大宝投去一个大大的白眼。
张大宝自个儿走出门去,将方才他扔出去的物事给捡了起来,抱在怀里,杨帆这才看到,原来那是一颗球,按照大宋这里的习惯,准确的来说,那应该是一颗鞠,也就是大宋版足球“蹴鞠”时所用到的球。
蹴鞠在战国时期便已诞生,只是那会儿还不叫作蹴鞠,而是叫“蹋鞠”,在汉以后,才唤作“蹴鞠”。
宋朝皇室对蹴鞠十分地喜爱,也就使蹴鞠被列入朝廷宴会表演的礼制之中。还设有专门机构来管理蹴鞠艺人,一些外交场合的宴会上通常都有蹴鞠表演。当时宫廷中的蹴鞠艺人平时在左右军中生活,遇到大型宴会,就按照节目表安排到场演出。
当时,官方机构若来不及安排人手,还可临时选派民间职业艺人参加,但宴会中要遵守礼数,由教坊司派人提前给他们做礼仪培训。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胜焉”,在皇室的推崇下,蹴鞠不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逐渐演变成了礼仪活动,民间也逐渐掀起一阵蹴鞠热潮。
到了如今的大宋,国泰民安之下,蹴鞠的发展更是达到了**。蹴鞠早已经不是贵族之间的游戏,而是演化成了一项国**动,从皇室到官吏,再到黎民百姓,垂髫小童都喜爱蹴鞠。
杨帆这段时间以来,常常混迹在东京城里的各大瓦舍勾栏中,就经常能看到大量的蹴鞠表演者,而且还有许多专门从事蹴鞠的皮匠铺,不仅有专门的制球作坊和商业用球,甚至还有大量的足球品牌。
瓦舍每一天都有商业性的蹴鞠表演,甚至发展出了几名名气响当当的明星人物,比如范老儿、小孙、张明、吴金脚、金鹞子这些技术高超的,市井中人皆知其名字。
一些酒楼茶坊,也会组织蹴鞠表演引徕客人,如东京城中,就有一处酒肆起名“角球店”,还有一处茶坊唤作“黄尖嘴蹴球茶坊”,客人可以到那里一边饮酒喝茶,一边观赏蹴鞠表演比赛。
杨帆本身是个篮球爱好者,足球基本是只看不踢,穿越后,在勾栏瓦舍里混了这么多天,居然硬是没有实际触摸到一次这种大宋版的足球。
看到张大宝怀里的宋版足球,杨帆忍不住走过去将球拿到自己手上,好奇地上下摸索起来。
让杨帆感到惊讶的是,手里的这个宋版足球居然不是他想象中的实心球,而是充气的,重量上感觉跟后世的足球也相差不多,并且整个球看起来相当地浑圆,仔细数了一下,这球用到的球壳竟有十六片之多,其表面的缝线还都看不出来,可见其制作工艺是相当的精良。
杨帆不知道的是,在汉朝之前,蹴鞠确实和他想的一样,多为实心球,而且更只是在两片简单的皮革中塞入一些动物毛发来填充。这极大地限制了蹴鞠的弹性,让蹴鞠失去了其原本的灵活性和乐趣。唐朝时,开始出现充气球,而到了宋朝,由于宋朝技术工艺的改良和精细,蹴鞠的制作材料由简单的皮革,变成了动物膀胱或者皮囊,而且延续了唐代的充气球,摒弃了实心球。充气球不仅增加了其弹性,还减小了蹴鞠对人体冲击造成的伤害。
“啪!”
杨帆将手里的皮球往地上重重一扔,球很快便弹了起来被他重新拿到手里。
“这弹性可以啊!”杨帆喜笑颜开地夸赞了一句。
“那是自然,这球可是东京城有名的制球作坊之一,元球坊的最新成果。”张大宝站在一旁兴奋地说道。
以现在这个时代的科技来说,这球做的确实已经很不错了,可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杨帆的期待。以大宋目前如此精湛的制球技术来看,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把篮球给弄出来,那可就有意思了,有机会倒是可以让他们尝试看看,弄个篮球出来玩玩,杨帆暗自脑补道。
第36章 线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