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首演[2/2页]

浪迹大宋 米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紧张。
      “没想到杨兄刚来我大宋不久,便能写出这等感人的剧本。”宋玉由衷地称赞道,他早已从巧儿等人口中得知了具体情况,他亦是爱戏之人,对杨帆的才华颇为佩服。
      杨帆谦虚地摆了摆手,回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些天来,看了不少杂谈逸趣,又刚好想起以前听过的这么一个故事,便借我之手分享给大家罢了!”
      张大宝大大咧咧地笑道:“长风莫要过于自谦,你本就该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又何必如此藏拙?”
      这出戏居然是公子所写,难怪公子之前丝毫也不担心门票的事,这类琐事根本就无需公子理会,绯绿社那边自会安排好一切。得知真相,张玉兰姐弟两人心里本来快要平复下来的心情又重新泛起了波澜。
      随着舞台上出现一个身着彩衣的青年男子,偌大的象棚渐渐安静下来,男子整理下衣袍,抱拳讲话道:“感谢诸位前来捧场的朋友,我等乃东京绯绿社,此次为大家带来的是戏剧桃花扇。”
      彩衣男说完,便冲着台下的观众们作揖施礼,然后便下去了。
      大宋的杂剧演出,一般分三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有如“说话”中的“入话”;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又有杂扮,或曰“杂班”,即杂剧的后散段,大多表演乡下人初进城市闹得笑话,以资笑乐。
      艳段:正式表演前的歌舞滑稽小段,演“寻常熟事”。
      正杂剧:具有情节性的故事表演。
      杂扮:扮演杂技或其它技艺,也时有滑稽小戏,因其散漫无序,所以称为散段。其中正杂剧是戏曲的主要样式,艳段和散段的内容大抵与正杂剧无关,但却也可单独称为杂剧。
      大宋杂剧通常有五个角色,其中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旦有时还增添一个装孤。
      末泥:杂剧中末泥为长,是杂剧里面的领导者,负责安排、调度整个演出。
      引戏:在演出是指挥其他艺人上下场,解说人物动作,介绍背景剧情。
      副净和副末:副净就像后世相声里的逗哏,负责扔包袱,副末则插科打诨,捧哏凑趣。
      旦:负责扮演女角色。
      装孤: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装老大的,诸如帝王或长官。
      大宋的戏剧,不是纯正的戏剧,更像是滑稽戏之类的不成熟的戏剧形态,只是一旁也有用歌曲辅佐。
      而杨帆改编的桃花扇,必合言语、歌唱、动作以演一故事,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段来扮演一个有一定长度的故事。
      桃花扇全剧结构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侯、李的结合及由合而离,同时联系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左良玉欲东下就粮,为马、阮迫害侯方域埋下伏线。
      第二部分主要写侯方域的活动,同时写马、阮当权,史可法被排挤,朝政黑暗,展示了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一争的日益尖锐。插入李香君的拒嫁情节,使情节有变化,同时成为后而戏剧矛盾激发的张本。
      第三部分,主要写李香君的活动,通过马、阮对李的残酷迫害,揭示了统治集团腐朽的本质,以及李对爱情的坚贞,在政治斗争中的鲜明态度和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第四部分,通过马、阮倒行逆施,大捕文人,以及左兵东下声讨马、阮,史可法困守扬州,对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作了集中的反映。
      整段戏剧中,杨帆又特意地突出了折扇的地位。素扇,诗扇,血扇,桃花扇;初遇,定情,守节,重逢。一把折扇,牵扯出了两个人的命运。这二人,也不过是众多面对时代无能为力的人的化身,他们被时代所无情的摆布,然后成为时代的弃儿。可也是他们,却代表了整个时代的印记,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更迭变迁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于是,这把桃花扇便成为了他们的替代品,时代变革的承载体。想来既无奈而又可笑,纸扇乃世间轻薄之物,兴亡乃国家王朝沉重之思。然而,一把折扇竟承担着一个朝代的兴亡,不禁慨叹世间无常,人世恍惚。
      李香君本生长于平康巷陌,却有着比侯方域等公子更为铿锵的气节。那个为退奁而不怕得罪权贵的女子,那个不愿嫁与魏党而自毁花容的女子,那个为情可以不顾一切的女子,那个是非分明性格刚烈的女子。她告诉了我们商女并不都是隔江犹唱后庭花,她击醒了那些如侯方域般软弱的文人士大夫。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三句话就像当代电影的闪回镜头似的,形象地展示了富贵繁华由生到灭的快速演变过程。

第22章 首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