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的。
绯绿社拿到剧本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行动起来,挑选艺人,准备相关道具等,之所以如此匆忙,是因为下月即将迎来七夕,这可是个盛大的节日。如此完美的时机,绯绿社当然得好好把握,可不能白白浪费了这么一出坚韧感人的爱情大戏。
那边在忙着排练节目,杨帆这边也没闲着。在一开始决定进行这个小尝试后,他便出资并说服了周家扇铺的老板,帮忙“量身”定制“桃花扇”。
这批桃花扇是按照杨帆的要求专门定制的,依据的是他源于后世的记忆。
最大的不同便是,这批折扇的扇骨从当前大宋市面上的九股增加到了十六股,包括最外侧的两根主骨以及十四根窄而薄的小骨,扇骨长约九寸,展开后呈一百四十度左右,看起来美观舒适,使用时也更加方便。
扇骨选用的是湘妃竹,竹底蜡黄细腻干净,竹上均匀清晰地铺洒有红或褐色的斑痕,似泪珠一般。传说,舜帝的二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追舜帝,闻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泪成血,落在竹子形成斑点,故又名“泪竹”,或称“湘妃竹”。
湘妃竹这种竹子虽然价格不菲,素有“一寸湘妃一寸金”之说,杨帆还是毫不犹豫地砸钱进场,东京城市场上的湘妃竹几乎被杨帆给包圆了。
杨帆先前考察时,发现檀香紫檀以及海南黄花梨这两种木头也是制作扇骨的上品材料。檀香紫檀颜色沉稳大气,有甜香味,密度高,鬃孔细密且长,木纹为绞丝状;而黄花梨表面荧光极强,光滑如绸缎,木纹变化多,鬃孔细小且少,且降香阵阵,沁人心脾。只不过这两种木头都太稀有了,只适合做精品。
扇面是用多层纸张粘合而成,表层选用薄净皮宣纸,中间衬纸多用皮绵纸和连史纸。折扇扇面贴合完成后,表面宣纸还得用矾裱糊,这样的扇面平整牢韧,久用不裂,素洁大方,优于引笔。
位于扇骨尾端的作为扇骨开合轴承的扇钉用的是优质牛角,牛角的韧性较好,不伤扇骨,且能提升折扇的整体档次。
再搭配上小巧精致雕刻有吉祥图案的扇坠,一把薄厚适中的后世版折扇便完成了。剩下的便是找人在扇子上题字作画了,有名家最好,没有也没事,杨帆主要卖的还是概念和噱头,扇子上的字画只是锦上添花。只要“桃花扇”火爆东京城,这扇子还怕卖不出去?
周掌柜颇为喜爱地把玩着手上这把与众不同的折扇,叹息道:“这折扇用料倒是讲究,看着确实不错,就是过于费时费力了,而且。。。”
“而且特别贵。”杨帆笑着帮他说出了后半句。
“长风啊,这在商言商,此折扇本就非我宋人所喜,加上成本如此之高,你又当以何价卖与他人?”周掌柜皱着眉头说道,说实话,他并不看好杨帆的折扇。
杨帆淡定微笑,故意卖关子道:“周掌柜勿要替我担心,我既敢投入巨资,自是有办法将这扇子卖出去,您且等着看便是。”
眼见杨帆如此成竹在胸,周一和便不再多言,说到底,杨帆的盈亏与否,跟他周某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他只是收了杨帆的钱,帮他制作折扇罢了。只是他和杨帆几天接触下来,对他颇为欣赏,不忍他年纪轻轻就折戟沉沙在这勾心斗角的商场里。
如今看来,周老板能做的便是帮杨帆尽量盯着点折扇的进程了,这折扇的制作工艺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
竹子这种材质要经过煮、晒、烤、刮、拖、倒、磨等“水磨玉骨”一般的工艺流程后,才会匀细、光洁、温润,显出类似于蜜蜡与和田羊脂玉的光泽,抚摸起来才会如同婴儿脸般细腻。
而每一根扇骨的篾片不仅要追求厚度均匀,并且在薄的同时还要保持其韧性,这就对削制的手艺和材质的处理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好在周家扇铺的制扇师傅们都是能工巧匠,平时也常接触到竹子这种材料,熟能生巧后也就得心应手起来。
扇面的处理也颇费功夫,给生宣刷矾水是门巧功,太嫩会透墨,太老则易断纸。挂完头矾的熟宣,阴干后取三四张层叠裱糊,还需要挂第二次矾水,再阴干后折出折痕,一张扇面才算完成。
这些个方面,都是比较耗费时间的。慢工才能出细活嘛,杨帆不是不懂,只是时间上确实有些紧迫,只能稍微牺牲掉某些质去追求量。
杨帆让周老板店里的制扇师傅和伙计帮忙加紧进度,毕竟离七夕已经没有多少天了,在“桃花扇”公演前,还是要尽量加班加点多多赶制一些出来。
第20章 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