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章 改编[1/2页]

浪迹大宋 米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己这都还没开启穿越者的金手指呢,居然不经意间就已经是个“有房有车有仆人”的“成功人士”了,杨帆有些小?N瑟。固定资产算是有了,手里的“现金”却是没有多少,想过上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不容易啊。
      革命还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见识过东京城的繁华之后,杨帆觉得自己肯定时过不了清苦生活的,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的日子才应该是人生的追求。房车里倒是还有不少玻璃杯之类的后世产品,放在这大宋朝,也算是一笔不菲的财富,但面对京城高昂的房价和奢侈的消费水平,仅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杨帆本就不愿“变卖家产”,这些可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资源,也是他留给自己的念想。
      这些天来,对于赚钱,杨帆第一个想到的是玻璃。玻璃在这个时代可值钱了,不过他也只知道玻璃是沙子烧出来的,别的可能还不如“乐玉作”知道的多,怎么说人家也是大宋朝专业的玻璃制造作坊。
      造纸什么的更是不用想,早在汉时就被蔡伦给发明改进出来了,其他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已经在宋朝逐步发展并开始应用。而且就算是四大文明没有被人发明出来,杨帆也不一定就能制造出来。
      不过,文学知识也是能够卖钱的,像是宋词。以卖词为营生的词人中,最著名的当属柳永了。他的作品在民间颇受欢迎,歌妓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购买他的词作,且他写的词往往能被以拍卖的形式卖到数十倍的价钱,甚至妓者会给出自己珍爱的物件来换取。如今的大宋,经济繁荣,词作为消费品,换回财物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东京城里也有靠唱词维持生活的,大街上几乎常常可见卖词者。奈何杨帆最为熟悉的唐诗宋词在这个时代可用不了,历史上的名篇已经出现得差不多了,杨帆已经失去了鸠占鹊巢的先机。
      不过他还可以写小说,别的不说,房车上还有着四大名著这个大杀器呢,这要是放出来,还不得受到大宋百姓的热烈追捧,光靠卖书他便能赚得盆满钵满了,一夜暴富指日可待。不过除了“三国演义”外,其他三本好像在封建王朝里都被禁过,虽然大宋朝好像挺讲言论自由,但谨慎的杨帆觉得还是得再仔细斟酌一番。
      暂时做不成文抄公也没关系,一计不成另生一计,他自然还有别的想法。
      杨帆当初随张大宝在勾栏里欣赏各种节目时,当时他便注意到,勾栏里的观众席位上,其中不仅有各种小商贩提供流动式的零食售卖服务,而且还有许多与该演出内容相关的小说、令曲、甚至是工艺品等周边产品在出售。
      然后他又联想到此时还不受欢迎的折扇,于是他便想着是否能够编排出有关于折扇的相关节目,进而推广他改良加工过的折扇,即便有人跟进仿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也能借此赚上一笔,何况编写话本他也是能得到一些分成的。
      当然了,这个项目想要取得成功,关键是作为其核心的节目内容要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就像后世里的那些“爆款”一样。
      杨帆之所以有信心想要尝试一下,便是他脑子里恰好有这么一个故事,能够完美契合他的计划。
      那天在樊楼,张大宝与陈三娘为谁是宋朝第一名妓时,杨帆的脑子里便闪过了众多历史名妓的名字,其中便有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跟李师师一样,因为在后世看过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因此也算是比较有印象的了。
      让李香君闻名于世的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后世曾被改编成各种戏曲和影视剧。
      李香君又名李香,为明末南京秣陵教坊名伎,又是一个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的角儿,小小年纪便颇善于辨识好坏忠奸,第一次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时,李香君刚十六岁。
      像李香君这样一位名伎,梳拢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可惜侯方域没有银子,无能为力。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但是,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的,而是阉党阮大铖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想拉拢侯方域入僚。
      阮大钺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多年在朝中为官,此人阴险诡诈,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搅得朝中乌烟瘴气。明思宗崇祯元年诛杀了宦官魏忠贤,阮大钺作为逆贼同僚被朝廷削籍免官,退到南京闲居。失位的阮大钺并不甘心就此埋没,他在南京广交江湖人士,暗中谋划,准备伺机东山再起。江南义士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察觉了阮大钺的

第19章 改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