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章 宅院[1/2页]

浪迹大宋 米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下午混瓦肆勾栏,到了晚上,张大宝又带着杨帆体验了一番大宋的“夜市文化”。
      宋朝不像唐朝那般,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自宋朝乾德三年开始,宋太祖赵匡胤“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大宋重新迁都开封以后,更是进一步放开了夜市的时间限制,朝廷甚至还设置街灯桥灯,方便百姓夜晚出行。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每到夜晚,大宋的京城向来都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瓦舍勾栏,酒楼茶坊,笙歌不停,通宵达旦。
      按照张大宝的说法,现今东京城里最有名的夜市当属马行街夜市和州桥夜市。州桥夜市上,各式小吃应有尽有,不仅价廉物美,还能根据时令节气实时变化,煎炒、熬炖、蒸煮、凉拌,各具特色。而马行街夜市更是比州桥夜市还要繁荣百倍,甚至由于这条街常年彻夜燃烧烛油,因此熏得整条街巷里连蚊子都不见一只,足可见其有多繁华了。
      一圈闲逛下来,杨帆发现大宋人民并非仅仅只是喜好吃吃喝喝,还十分注重娱乐生活,吹拉弹奏、说学逗唱、歌舞小戏、卖艺杂耍、说书卖文、填词作画、品酒斗茶,方式多种多样,雅俗共赏。在销售者和表演者之间自由转换角色的“点茶婆婆”,技艺纯熟,边唱边卖,就令杨帆印象十分深刻。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热闹的夜市氛围中,杨帆看着四处张灯结彩的东京城里,人潮涌动,胜于白昼,他不禁想起了辛弃疾的这一首“青玉案·元夕”。这首词虽然是描写绚丽多彩的元宵节热闹场面,但杨帆觉得放在此时也挺合适的。
      直到隔天的下午,杨帆这才有些恋恋不舍地跟着张大宝离开繁华的京城,重新回到了城外的庄园里,遇到了早已在此处等待多时的李默。
      杨帆将自己特意买来的一些小礼物分发给了众人,虽然都是些不怎么值钱的小玩意儿,但大家还是开开心心地收下了。
      李默适时地拿出被宫廷内府专业大师装裱过的官家亲笔字,谨慎地将它放到书桌上舒展开来,并笑着向杨帆介绍道:“二郎,不,长风,今后这便是你的字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杨帆呢喃轻吟道,没想到自己的字居然是出自这句他在后世里朗诵了无数遍的诗,杨帆,杨长风,很好,他很喜欢。
      一旁的张大宝注意到了落款,有些吃惊地和李默对视了一眼,趁着杨帆没注意,右手食指隐晦地指了指天,小声问道:“这字莫非是。。。”
      未等张大宝问完,李默便朝他使了个眼色,主动开口道:“这字乃是我家老爷亲笔所写,还望长风好生珍惜才是。”
      “那是一定的,替我先谢过宋老爷子了,改天有机会我杨帆一定登门拜谢。”杨帆向李默作揖致谢道,而后小心翼翼地将这幅字给收了起来,虽然字写得很烂,但基本的鉴赏水平还是有的,杨帆料定宋老爷子定是个书法大家。
      李默见杨帆整理完毕,便伸手拿出一纸房契和一串钥匙递给杨帆,道:“长风,你准备的谢礼,我家老爷甚是喜欢,特赠你城内宅院一所,这是房契和钥匙。”
      “恭喜长风了。”张大宝笑着恭贺道,有羡慕而无嫉妒。
      “这如何使得?长风受之有愧。”杨帆连忙推脱道,在城里吃喝玩乐的这几天,对于这东京城的房价,他也算是是有所了解的。
      “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世家,居无隙地”,说的便是东京城的房价,这可是寸土寸金的京城啊,一套宅院少说也要上万贯吧?
      张大宝接过李默手里的房契和钥匙,不由分说得塞到杨帆的怀里,道:“长风啊,你就别磨磨唧唧的了,都跟你说了,我家老爷送出去的东西就没有再退回去的,你就收下吧。”
      “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带长风你去参观新宅吧。”李默笑着说道。
      张大宝一旁兴高采烈地起哄道:“明日我们同去,定要让长风好好破费一次。”
      杨帆见状只得将房契收了下来,并豪爽地应承下了张大宝的“小小要求”。
      翌日一早,杨帆一行三人便骑着马直奔新宅而去。
      “早知如此,昨日下午就不回去了,省得这来回折腾的。”杨帆坐在马背上开玩笑道,这马骑多了,不仅硌得慌,大腿内侧也磨得厉害。
    &n

第17章 宅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