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这莲花棚里的空间似乎已经被台上的绝美女子所掌控。
杨帆和张大宝来得晚,位置稍微离得有些远,但凭借他良好的视力,还是能欣赏到台上孙惜奴的一颦一笑,螓首蛾眉、肤白胜雪、神态悠闲,说不尽的温柔可人。听她轻唱宋词,声调重起轻落,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透露出一股轻灵之气。
她身形苗条,长发披于背心,用一根粉红色的丝带轻轻挽住,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只见她玉手轻挑银弦,双手在古琴上拨动着,声音宛如天籁之音,过了许久,结束了最后一首曲子的弹奏,方才缓缓站起,结束了她此次的表演。
孙惜奴表演了几个节目,有鼓板、?篥合,小唱“帘外花”“舞杨花”,也有琵琶独奏“寿无疆”,筝琶、方响合的“双双燕”,展示了她完美的唱功和精湛的乐器弹奏水平。
虽然和后世的流行歌曲大不相同,但音乐的美是相互的,杨帆不知不觉间便沉浸在其动人的旋律和歌词中,不可自拔,直到周围掌声想起,方才缓缓清醒过来。
张大宝用他粗壮的胳膊肘碰了下身旁的杨帆,略显得意地说道:“如何?不虚此行吧?”
“不愧是教坊司的头牌之一,这孙惜奴不仅容貌美艳,技艺更是出神入化,唱弹俱佳。”杨帆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发自肺腑地称赞道。
张大宝哈哈一笑,道:“那是自然,人家小李师师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这桑家瓦子里还有许多精彩节目,我再带你好好开开眼界去。”
张大宝说罢,便拉着杨帆挤进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离开这座勾栏。
接下来,杨帆又跟着张大宝看了几出杂剧、听了几段话本,在一个个艺术家的极力渲染下,杨帆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情节中的人物喜怒哀乐。也会被那些惟妙惟肖的**所打动,也会被相扑、蹴鞠等激烈的竞赛而振奋。
这勾栏不愧是京城里的娱乐休闲中心,一圈下来,杨帆不禁感叹。而让杨帆感到更加不可思议的当属其中的一出讽刺秦桧和高宗屈辱求和的类似于后世小品的滑稽戏。
此戏讲的是“靖康之变”中金兵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后,任用秦桧为宰相。秦桧主张与金人讲和,不想迎接徽、钦二帝还朝。秦桧在自己的相府中设宴庆贺,宴席中,一个杂剧演员扮作参军上场,颂扬秦桧的功德。另一个演员搬着一张太师椅跟着出来,参军正预备坐椅子,忽然帽子掉了下来,露出里面用来束发的两个环形小巾。搬太师椅的演员就问参军:这叫什么环?参军回答:这叫“二胜环”。搬椅子的演员就打了一下参军的头,说:你光知道坐太师椅,怎么把“二胜环”就扔到脑后了?
此话一出,宴席上的客人都吓了一跳。原来,“二胜环”与“二圣还”谐音,演员借着骂参军的机会,嘲讽秦桧只顾自己当官,却把“迎接徽、钦二圣还朝”的事丢到了脑后。
讽刺的尺度很大,但很巧妙,通过编演者的精心设计,寓深意于嬉笑,藏锋芒于戏谑。而且还颇受老百姓的喜爱。而且讽谏时政、取笑官员好像还是滑稽戏的常见节目。
一般来说,这些杂剧伶人的社会地位是低贱的,但他们却敢大胆讽刺时政,甚至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大臣也不惧怕。这让杨帆有些不解,便出声问了下张大宝。
“这算什么,皇宫里每年春、秋、诞圣三次大宴,凡官家亲临的宴会里,便至少会有一场以滑稽戏为主的杂剧,也没见官家有过不满。”张大宝大手一摆,满不在乎地说道。
杂剧之所以敢讽刺社会上不良风气,且敢于直接抨击时政。
其一是这行业中一直就有讽谏的传统,比如宋初的京师教坊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伶官,叫丁仙现,当时是王安石当宰相,以专制、铁腕手段推行新法,一切委听,号令骤出,但其中的许多政令于人情适有所离合,所以很多故臣名士纷纷提出反对意见,但多被黜降,后来大家就都闭嘴不说话了。但丁仙现偏偏不买王相的账,更是屡屡在戏场中嘲诨王安石,搞得王安石狼狈不堪,却又拿他没办法。后来王安石老羞成怒了,遂发怒,必欲斩之。但最终还是没有杀成,因为宋神宗暗中叫人保护了丁仙现。所以当时有句谚语“台官不如伶官”。
其二是如今的官家勤政爱民、宽厚仁善,大宋朝便有着相对开明的政治气氛以及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
呵,还挺民主嘛,听完张大宝的解释,杨帆摸着下巴啧啧称奇。
第16章 勾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