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夜宿在樊楼的杨帆在张大宝粗暴的敲门声中醒来。虽然他酒量不错,加上本身又年轻,新陈代谢快,但连续两晚的宿醉,也让他隐隐感到有些难受。
房门打开后,张大宝便迫不及待的挤进身来,探头探脑地环顾一圈后,便怒声道:“那小娘子呢?也忒不懂事了,竟不知来伺候二郎更衣洗漱,我找她说理去。”
“别,老张你误会了,那小娘子昨夜就被我打发走了,并未在此过夜。”杨帆连忙伸手将张大宝拦了下来。
昨夜酒喝多了后,张大宝自有老相好陈三娘陪着,更是给杨帆安排了个“年轻”貌美的小娘子,很年轻的那种,杨帆还真下不了手,而且还是单身汪的他对于爱情还有些美好的期待,便谢绝了这份“好意”,趁着脑子里还有一丝清明,就赶紧将人弄走了,搞得人小娘子一脸怨念地盯了他好一会儿。
“二郎莫不是眼光太高,看不上人家?”张大宝有些惋惜地说道,不知是在惋惜杨帆没有把握机会春宵一度,还是在惋惜他白白浪费了一笔银钱。
杨帆给张大宝倒了杯茶水,笑了笑,也懒得多做解释。
洗漱完换好衣服,杨帆便跟着张大宝从樊楼离开,准备继续他的“京城之旅”。
顶着炎炎夏日,牵着马漫步在京城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杨帆已经没有了昨天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而是融入了人群里,成了这繁华大千世界里的一份子。
樊楼也是有午餐的,不过昨天吃了一整天的酒楼奢华大餐,杨帆觉得是时候换换口味了。缓缓走在京城街头,便能遇到各式名小吃,当街水饭、?讶狻⒁昂?⒓ρ既獾鹊扔τ芯∮校?安拼笃?帧钡难罘??灿龅接行巳さ谋慊峄ㄉ闲┬硇∏?瓷弦环荩?硎茏派嗉馍系拿牢叮?柿吮愦痈魃?阋?犹?下蚶蠢湟??ㄍ噶箍臁
杨帆发现,大宋朝的市场上居然已经有了“报纸”。不过并不是官方出版的邸报,而是民间假托“朝廷报纸”名义而雕印与发行的“小报”,刊载的大多是“内探、省探、衙探”这些报料人提供的时政消息。内探即皇家大内传出来的消息,省探、衙探也好理解,是从尚书省,中书省,或者各级衙门传出来的消息。内容呢,包括“撰造之命令,妄传之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还有“意见之撰造”,相当于后世的报纸评论。还挺有趣的,杨帆三两下看完了一份小报后暗暗评价道。
走着走着,杨帆一直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感觉昨天就有了,直到他不经意间在街角看到了一家装修古朴典雅的周家扇铺,这才意识到,原来这炎炎夏日里,少的是一把折扇啊!后世各种影视剧中,折扇可是文人雅士必备之物,出门穿长衫,宽敞的衣袖里放上一把工艺精巧的折扇。需要时展开轻摇,与好友谈笑风生,微风拂动尽显翩翩风度。可在这大宋朝的街头巷尾,好像没有人拿折扇?
难道是宋朝还没有折扇?杨帆带着疑问走进了这周家扇铺。
“掌柜的,你们这没有折扇吗?”大致环顾了一眼后,杨帆没有看到自己熟悉的那种折扇,便开门见山地向店家问道。
店老板名叫周一和,面相儒雅,五十多岁左右,留着两撇胡子,眼神精明,闻言思索了一阵后,很快便从后堂里拿出了几把不同款式的扇子,热情地从中拿出一把伸展开来,向杨帆问道:“公子要的可是这叠扇?”
原来已经有了啊,杨帆有些失落,方才进来没看到折扇时,他脑子里灵光闪现,本想着要是大宋朝还没有折扇的话,兴许他还能趁机搞搞发明,在这炎炎夏日里赚上一笔钱财!
杨帆拿起其中一把试了一下,虽然样式大小和后世常见的折扇略有不同,但功能是一样的,用时一样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方才听店家唤作叠扇?兴许是叫法不同而已吧。
有就有了吧,赚钱的机会多的是,杨帆一边惬意地扇着风,一边笑着说道:“虽然简陋了些,不过这正是我要找的折扇,此高雅之物,掌柜缘何藏于堂后?”
店家脸上有些不可置信,正欲开口回答时,一旁的张大宝有些尴尬地插话道:“掌柜莫怪,我这小兄弟初来乍到,对我大宋还不是很了解。”
然后张大宝忙将杨帆拉到一旁,在他耳边轻声解释道:“二郎,此叠扇,执事仆从手中物也,难登大雅之堂。”
咦?这折扇不是那些文人骚客的标配之物吗?怎么就成了仆人手里的玩意儿了?杨帆有些不解。
原来如此,听了张大宝的话,店家这才收起了脸上的疑惑,将杨帆两人迎入店内坐下并奉上茶汤后,更是耐心地跟杨帆普及起了扇子的各种常识。
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多为各种羽毛制作而成。到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
第15章 折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