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责杨帆这一阁儿的女妓名叫陈三娘,在这樊楼里还算小有名气,朱唇细眉,面容清秀,**半露,额头的梅花印别有一番风情。趁着菜还没上的功夫,能歌善舞的陈三娘便展示了一番自己的拿手才艺,让杨帆两人拍手叫好,饭还没吃,便心甘情愿地给了不少赏钱。
很快,樊楼中的特色美食樱桃煎、美化汤饼、双色双味鱼、桃型馒头等一一上桌,陈三娘便先在一旁抚琴助兴,而后更是亲自作陪,为杨帆两人斟酒布菜,加上口才伶俐、笑容甜美,让小小的阁儿里如沐春风。
陈三娘看着与张大宝颇为熟络,在张大宝的暗示下,更是热情地给杨帆频频劝酒。樊楼酿制的酒中,最有名的叫“眉寿”“和旨”,前者取健康长寿之意,后者是指酒甘醇美味。幸好杨帆酒量还算不错,大宋朝的酒度数又普遍不高,这才勉强能在两个经验丰富的酒场老手面前全身而退。
席间,杨帆大多数时候还是作为一名听众,饶有兴致地听着张大宝和陈三娘侃侃而谈,每每说到风月场所里有趣的故事或八卦,杨帆也会会心一笑,适时地奉上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而一些后世的新奇观点也常刷新张大宝以及陈三娘的认知。
时间在几人的言笑间不经意地流逝着,杨帆去了趟厕所回来,只见张大宝和陈三娘两人面红耳、语气激动地争论什么。
之前不还好好的吗?亏你们两个还是老相好了,竟还吵起来了,杨帆一时有些懵了。
“二位这是何故?”杨帆回过神来,笑着上前安抚两人道。
张大宝红光满面,明显喝得有些上头了,一手拉着杨帆瓮声道:“二郎,你回来得正好,来帮我评评理!”
“也好,那便请杨公子来做这个公证人吧。”陈三娘那边也不甘示弱地补充道。
嗯?评什么理啊?杨帆一头的雾水,便坐下来仔细了解着前因后果。原来他们两人竟是在争论谁才是宋朝第一名妓,张大宝支持梁红玉,而陈三娘则力挺李师师!竟然是关于这个,问清楚原因后,杨帆倒是有些哭笑不得。
后世里,对于这些历史名妓,除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李香君和苏小小外,杨帆其实了解的不多,大多是只闻其名而不知其人,比如陈圆圆、董小宛等,名字有印象,但他却说不出她们相关的生平。而李师师其人,不管是在小说水浒传里还是后世的影视剧中,都是出场率很高的一位传奇人物,且历史上也确有其人,杨帆自然也是知道她的。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像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便由邻居抚养长大,渐渐出落得花容月貌,皮肤白皙,被经营妓院为业的李媪将她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
李师师有着天生的好嗓子,又貌美如花,才艺双绝,便是贵为天子的宋徽宗都曾为之乔装打扮,一睹芳容,形容她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陈三娘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一番她们樊楼的“顶级艺人”李师师,虽然和杨帆看过的那些影视作品中的形象有些出入,但结论是一样的,李师师是个才艺双绝的名妓。
至于张大宝口里所说的梁红玉,杨帆脑子里倒是有些模糊的印象,但可就没有如李师师这般了解了。
“二郎怕是对梁红玉其人不甚了解,且听我慢慢道来。”张大宝生怕杨帆这个海外侨胞不知道梁红玉这个人,便赶紧出声介绍。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父亲行伍出身,后征方腊战败获罪被杀,红玉由此沦为京口营妓。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在京口宴会上认识卓尔不群的名将韩世忠,两人惺惺相惜,遂成眷属。靖康之难后,金军继续南下,在京口与韩世忠的部队遭遇。梁红玉英姿飒爽,红妆披挂,挥动金山战鼓,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大败金兀术,并围困金兵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华夏,威扬夷狄。后来韩世忠、岳飞、刘俊三路北伐,梁红玉随率一女兵队伍,屡败金人、屡立奇功。
“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竟是由此而起,杨帆听完不禁肃然起敬,感慨世间竟有如此奇女子,让人心生佩服!
这下杨帆头大了,一脸苦笑地劝道:“两位娘子都是如此的出彩,我们又何必强行分出个高低呢?岂不是让人好生为难?”
张大宝和陈三娘本就是一时激动上头,此时又有杨帆这个中间人和稀泥,便就此作罢,重新喝起酒来。
第14章 樊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