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宝一边招呼着杨帆吃菜喝酒,一边说道:“此处已经离大相国寺很近了,从州桥过去后直接穿过御街,再走一段便能到达。中午天气炎热,我们尽可慢些吃。”
北齐文宣帝天宝六年,汴梁城内修建了一座寺庙,名曰“建国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寺庙慢慢被荒废,唐初时更是成为了郑王府中的花园。唐中宗神龙年间,有僧人惠云在原建国寺的基础上再次建寺。唐睿宗李旦继位之后,因为李旦曾经为相王,所以这座寺庙改名为“相国寺”。宋朝初立之时,相国寺大门前的匾额上题字是“相国之寺”。宋太宗至道年间,重修相国寺的三道门,宋太宗亲笔题名“大相国寺”。
来的路上,张大宝便与他介绍过。大相国寺,不单是大宋朝佛教的中心,更是东京城的“黄金商业区”。除了正常佛事外,每月的一、八、十五、十八和二十八日,大相国寺还有五次专门的“商品展销会”,即东京城赫赫有名的“万姓交易大会”。每月到了此时,整个相国寺就会游客爆满,而京城那些腰包有钱的土豪们也都会到场。
昨天是杨帆的生日,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十七日,今天便是六月十八日,恰好是大相国寺“万姓交易大会”的日子。如此盛事,张大宝便想着带杨帆这个没见过世面的海外蛮夷来见识一下,感受一下大宋朝的富足强盛。
后世的相国寺,院落深广,殿宇辉煌,雄风尤在。每逢金秋时节,寺满黄花,城满芬芳,更有霜钟扣击,声播八方古老的佛寺在新时代获得新生。钟楼内的巨钟高约四米,重逾万斤,铸于清乾隆三十三年。据说,每当清秋霜天时击撞此钟,其声传得最远,故“相国霜钟”闻名遐迩,成为开封八景之一。
即便如此,后世的相国寺也不过占地六十亩,而作为大宋朝的皇家寺院,大相国寺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开封,愣是占了五百余亩的土地,辖六十四个禅院、律院,有两千余僧人,其建筑更是“金碧辉映,云霞失容”。
两人慢悠悠地吃完午饭,喝着唤人街道上买来的特色“冰饮”,顺便消消食,接着又闲适地欣赏了一番和乐楼下繁华的汴河风光,这才骑着马悠哉悠哉地溜达到大相国寺门口。
抬眼可见寺院大门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行人摩肩接踵,各种摊位上,飞禽、猫、狗之类的动物比比皆是,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市场”从这第一道门就已经开始了。
张大宝是土生土长的东京人士,对这大相国寺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即适时地站了出来,担当起了导游的角色,语句舒缓地介绍道:“二郎,这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是专门用来卖宠物的;这后面的第二、三门里,卖的是各种各样的家具,甚至有海外之物,庭中又设彩幕露屋义铺,卖些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的寻常物事。”
杨帆颇有兴致,一路走走停停,还不时停下来稍作观摩。从大门进去之后,发现殿宇高大,庭院宽敞,花木遍布,僧房栉比,果真如张大宝介绍的那般,摊位虽多却并非杂乱无序,而且架设着彩色的帐幕,虽是露天摊位但非常有序。各种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绝对能满足老百姓的各种需求。
后世的相国寺里,此处的左侧不是哼哈二将,不是笑弥勒,而是摆设着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雕塑。《水浒传》开篇里,鲁智深一出场就是三拳打死镇关西,便上山当了和尚,后来几经辗转,曾来到这东京大相国寺负责管理菜园。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他们这次听说又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上前把那棵树上下打量了一下,只见他脱掉外衣,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连根拔起。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相比起缩手缩脚、忍气吞声的禁军教头林冲,杨帆更喜欢忠义耿直、豪气干云的鲁智深,而鲁智深最后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作为出家人,能圆寂在寺中,也可谓是功德圆满了。
想到梁山好汉的凄惨结局,虽然明知道是假的,杨帆也不由得深深地发出一声叹息。
“二郎何故叹息?”张大宝不解,转头问道。
杨帆轻声笑道:“没什么,只是想到了一个平生不修
第13章 大相国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