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军似乎找到了灵感,他认为多往乡里跑一跑,和上级领导勤沟通,没有坏处。
这样,既可以混个脸熟,也可以扑捉到一些新的信息,有好事的时候,领导肯定会想着咱。
通过赵书记到村里调研,王大军已经给这位新书记,在心中画了像。
所以,他一改过去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做法,而是完全用请示和汇报来代替。
在这方面,不得不说王大军是个高人,他做到了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了他研究人的优势。
有些时候,真正的把控来源于人对自身优势的辨别和把控,也来自于人对事物的理解和追求,这些都是有意义的。
春节前,王大军再到乡里找赵书记,此前,他找村里的巧媳妇做了点豆包、年糕、豆腐。
打好包之后,王大军骑着摩托车,斜挎着他的人造革提包,出发了。
给领导送礼,这也是一门学问,王大军这些年研究的比较透彻。
如果给赵书记送烟酒,以他的判断,赵书记肯定不收,赵书记都不收,乡长也不会收。
但是,自家做的吃食,拿给领导会显得很亲切,领导肯定不会拒绝,这可谓经济、有效。
他在门外转悠一圈,发现赵书记在办公室,就敲门而进。
“赵书记,快要过年了,我让老婆做点吃的,给您拿点尝尝,都是自家产的,不值啥钱,您别笑话俺呀!”王大军满脸诚恳,小话说得贼溜,他老婆才不会做这些东西呢。
赵书记笑呵呵地说:“没想到,老王还娶了个贤妻啊!好,我尝一尝,谢谢啦!”。
赵书记给王大军递了烟卷,自己也点燃了一支烟,说:“今年,你们村抗旱工作抓得确实不错,这样干就对路子,干部有责任担当,在群众中才能有威望!”。
“这还是您指导的好,我们也是受您的鼓舞,还不够,我这也在想下一步的项目呢!”
赵书记若有所思地说:“现在横向上比,你们北塘村的项目不错了,明年刘万山砖窑再投产,可以给乡里贡献不少税收呢!”。
王大军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现在想搞一些农业项目,那种普惠各家的,让土地多获得收益的。”。
赵书记突然明白了王大军的意思,笑着说:“好啊,这思路也是正确的,前几天,我去县里开会,县里也鼓励发展农业项目呢!”。
王大军显得很着急,他对书记说:“是啊!我发愁的是,现在没有合适的项目哩”。
赵书记拿起电话机,开始拨打电话:“小王,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几分钟后,农业站的王站长敲门进了屋,他问“赵书记,您找我,有事?”。
赵书记说:“小王,你先坐下,今年县里有没有新的农业项目呢?”。
王站长拘谨地挠了挠头,然后说:“前阵子开会,说明年要发展玉米制种项目哩,现在,具体的方案还没有下来。”。
赵书记饶有兴趣地问:“小王,你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玉米制种项目。”。
王站长认真地说:“这个项目很好,就是县里农业技术主管部门,为了推广玉米良种,寻找合适的地段,专门制作玉米种子,县里统一回收,价格可高了。”。
王大军插话说:“王站长,这个项目有别的要求吗?”。
王站长说:“有一点必须做到,如果村里成为制种基地,别的玉米就不能再种了,避免串种出现杂交现象。另外,这个项目的收益肯定比单独种玉米高很多,但是,农民得有一个认识过程”。
赵书记问:“大军,你们村相对封闭,挺适合干这个项目的,村里群众工作好做吗?”。
第110章、制种项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