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而就算是没了,也可甩锅给范仲淹。
赵祯抬头,笑问道:“那你觉得,我为什么放心让你去?意列抡?俊
果然,还是这个原因。
赵琮叹了口气。
他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帝王就是帝王!
他心胸再宽广,再伟大,都不可能容得下一个名声,威望,贡献大于自己的臣子!
范仲淹,就是如此。
若是新政成了,范仲淹将会一举成为大宋第一功臣,无人可出其左右!他将是朝堂上的风向标,常青树!这样的存在,不管有没有异心,都会让帝王不爽。
诚然,赵祯确实仁厚,但是此事不是信任和仁慈就可以做到的!这是赵氏的国祚,他赵祯可以仁厚,却不能对自己忠心的臣子放任不管。
而赵琮不一样。
他是赵祯的儿子,骨肉,不管他这么做,糟蹋的都是赵家的江山,他赵祯在不死之前,有能力给赵琮料理这些一团糟的事情。
人言可畏,这是一个很现实,很无奈的事情。
这是赵祯的自私,也是赵祯的为难。
他不能放任范仲淹任意为之,算是辜负了范仲淹的一片忠心赤胆!
可为难的背后,是警惕,是对人心大势的恐惧,昔日太祖可就是黄袍加身上的位,谁敢保证不会有人再来一次?
范仲淹的名声,已经够好了。
已经好到连大辽人都对其称赞有加!活成这样,已经够了。
再好就成圣人了。
赵琮也明白了,自己的出现就是改变的赵祯的关键!
“果然如此。”赵琮苦笑,确定了这个事情,让他的心里有些失落。
赵祯不以为然,慈祥的笑道:“觉得朕应该是个仁厚的帝王,而不应该为了私利这么做?所以让你失望了?”
“这倒不是。”赵琮果断否决。
不是这个原因。
人都会有私心,纵然是帝王也是如此。
赵祯这是人之常情,没有半分错误!换谁来都一样。
赵琮只是有些……,压力山大。
对,压力,赵祯的信任,百姓的期望,范仲淹的后继者,如何不让他倍感压力?一个后世人,要继承先贤的脚步完成未完成的事情,说起来有些奇妙。
“我与你说这些就是想告诉你,放手去做吧……。”赵祯郑重道。
“完成范希文没完成的事情,这样一来,朕对他的亏欠也少一些。”
……
汴京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涌汹涌,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平静的一天,只是不知道风暴在凝聚。
如今京畿道守军还有近十万!
距离汴京城的通许镇,这里乃是禁军驻扎地,在此地的军营之中驻扎了两万五千人,为一厢!
而此地驻军的厢指挥使,名叫钱文通。
“太子要动军制?哼,你们这是鼓动我钱文通造反吧?”钱文通冷哼一声,微微有些不屑的看着面前的人。
这读书人找到他,莫名其妙就说太子殿下要动禁军,他钱文通不是傻子,分明听得出此人话中的挑拨之意,这分明就是要他造反啊。
“钱指挥,您可知道,太子殿下那一日在政事堂,提起了铁案的事情?”这读书人笑眯眯的说道。
第121章 人人皆有私心,皇帝也是如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