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百姓们齐齐拜下。
      赵琮也觉得眼眶有些泛红。
      看到那些普通老百姓弓腰抱拳行礼,心里颇为感叹,这就是文化,这就是底蕴啊。
      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如此儒雅有礼。
      仅宋一朝如此。
      那老丈更是有些惶恐,连着三次要给赵琮这个太子跪下,都被赵琮拉住。
      潘丰也脸色铁青的离开。
      太子为民主持公道!这事说出去,又是个舆论话题。
      “老头子……,老头子谢恩,谢太子殿下为咱们这些穷苦人主持公道。”老丈痛哭流涕,哽咽说道。
      赵琮苦笑:“是孤做的不够好,孤一定会让汴河边的百姓们重获新生,给孤一些时间……。”
      “王英,将他们好生送回去,给钱安葬两个老人家,另外受伤的都要请大夫去看。”
      王英点头:“是,殿下。”
      赵琮走出大厅,看着那些眼神灼热看着自己的百姓。
      他深呼吸一口气,面露几分无奈,叹道:“诸位,今日此事是我这个太子失职……,不曾料想竟有潘义这样的恶吏!”
      “孤会立刻整顿吏治,定要杜绝此类为祸百姓的事情再次发生!”
      赵琮这些话,也只是安慰百姓们的情绪。
      民心聚拢是好事,不过不能过于激进。
      赵琮力排众议将潘义判为死罪,已经是带动了民意,民怨才办到的!
      若是再激进,怕是这些老百姓会呼朋唤友的攻击那些士大夫。
      虽然这事并不算是坏事。
      但是对于赵琮来说,还太早了。
      这里的事很快传到了赵祯的耳朵里,赵祯也将赵琮叫来。
      福宁殿,曹皇后正在和赵祯吃晚饭。
      “你来了。”赵祯放下筷子,看到站在殿门口的赵琮。
      赵琮点了点头:“父皇,母后。”
      喊完人,也就自觉坐在下手,赵怀命人取来碗筷。
      “开封府衙的事情朕听说了,你打算如何处置那些百姓?”赵祯直入话题。
      他郑重道:“你替百姓们出头,这一点没错,换做是朕,也会开堂审理此事,但是你将韩稚圭拉进来,那么此事的担子就到了你的肩头!”
      赵琮抬头,沉吟道:“您也知道汴河边那些百姓的事?”
      “自然知道,景佑年开始,就有陆陆续续的百姓因为水患定居在河边。”
      “如今过去好几年,没曾想当初的小村落居然发展成为了如今的规模,有近六七万人在汴河和蔡河的两岸!”
      “想要将他们迁徙走,很难。”
      赵祯身为帝王,又岂会不知道此事。
      “早在前几年范希文在世的时候,就多次提起此事,以修筑皇陵,城池调走一批百姓。”
      赵琮几乎想都没想就摇头道:“不可能!”
      赵祯点头叹道:“是啊,怎可因为修筑皇陵之事征调这么多的百姓!若是那样,岂不是为了朕一人,劳苦上万百姓?”
      “另外。”赵琮正色道:“那里的百姓皆是妇孺老弱,哪来的力气修筑皇陵!”
      “此法,不可取。”
      赵祯点头。
      “琮儿,你心里可有底?”赵祯有些担忧的问道。
      赵琮也没瞒着赵祯,将蜂窝煤的事情说了一遍。
      “啊,原来那蜂窝煤居然有如此大的前景?”赵祯大喜过望。
      “蜂窝煤制作简单,又可变废为宝,最关键的还是因为汴京的环境。”

第95章 如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