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九十六章:亲爹坑儿子
      “琮儿,你继续说!”
      赵祯已经彻底停下了筷子,还吩咐一旁的中书舍人拿起纸笔开始记载。
      赵琮道:“汴京城乃是皇城,人口聚集超百万之众!历朝历代,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这样的人口密度。”
      “而这样巨大的人口密度,就需要足够多的物资来养活汴京城的百姓。”
      “柴米油盐,皆在此列。”
      “这样巨大的量之中,盐已经转为了官运,而作为头筹的柴却是一直由城外的樵夫提供!”
      “父皇,你可知道,汴京城周遭的树林,都已经砍伐殆尽?纵观前唐时,关中长安也曾有这样的情况,人多了,资源耗用的就多!对咱们周边的破坏也就越大。”
      “在这样的条件下,儿臣就想着有没有一种方便好用,还用节约木柴的东西,思来想去,便想出了这个蜂窝煤!”
      赵祯一拍大腿。
      “好!我儿想的周到!”
      赵怀取来堪舆图,是汴京城周边的地形图,绘制的还算是详细。
      “诶,你们两个,好歹吃点东西啊。”曹丹姝拉住起身的赵琮,有些嗔怪道。
      这时候赵祯才笑道:“哦,差点忘了,还没吃饭呢。”
      三人重新坐下。
      赵祯端起饭碗,笑道:“秀女都已经进宫了,这些时日你没事就多去那边逛逛。”
      曹丹姝提起这事也来了劲,笑意盈盈的道:“这次选进宫的都是良家女子,好几个当朝大员的千金,琮儿可要好好选选。”
      “模样母后都看了,都是万里挑一的美人,还有几个江南来的,琴棋书画都是上乘。”
      “诶,既是选秀女,多选几个也无妨!咱们这一只人丁不兴旺,你可要多生几个。”赵祯很是霸气的抬手道。
      老赵家有三个支脉。
      一脉就是太祖脉,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不过如今都还比较低调,说是夹起尾巴做人也没什么错。
      另一脉就是赵祯这儿,太宗赵光义一脉,如赵曙,赵允言,都是这一脉的成员,这一脉如今是皇室正统,成员也不少。
      还有一脉,不在中原。
      在西北。
      这一脉是赵廷美,原名赵匡美的后代,赵廷美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四弟,赵光义登基之后,曾意预谋犯。
      当然,名义上说的是谋反,又有人说是得罪了宰相赵普,诬陷他谋反,究竟是什么也无从得知。
      但是结果就是,赵廷美被贬黜,将爵位为涪陵县公,流放去了房州。
      这一脉原本是没什么建树,不过赵祯仁厚啊,好歹是自己四爷爷的后代,又是一家人。
      于是乎就封赵廷美的儿子,赵德文为魏国公。
      据说如今赵德文都七十多了,还活得好好的。
      但是若是单论太宗一脉的话,自然是赵祯子嗣最少,就赵琮一根独苗。
      其他的几个全是女儿。
      所以老赵也想硬气一回,让赵琮赶紧多生几个孙子,自己也好怼一怼那些表兄弟。
      赵琮无奈的笑了笑。
      还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对了,有个东西你看看。”赵祯想起了什么。
      吩咐了赵怀一声,赵怀这才去将书架上的一封军报取来。
      赵琮有些疑问,是西北战事出了什么问题不成?
      打开军报仔细看了起来。
     &n

第96章 亲爹坑儿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