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七日傍晚。
枚殚和林清瑶两个人待在客栈楼下,开了一桌酒席。
因为这个客栈里没有其他客人了,所以两个人大呼小叫冷嘲热讽,也没有人来阻止一下,而唯一有可能插入对话中的掌柜的,则是和和气气的站在柜台后面,圆圆的脸上冒着冷汗,但还是保持着营业性笑容,尽职尽责。
“虽然当时我调查了很多,但实际上并不确定,所以才没有和你说。但是既然在这里碰见了你,你是来找人的?”
“没错。”枚殚点头。
“我是不是可以认为,问道阁的几个人正在这里。”
“没错,保守估计有……三到四个。”
“不少啊。”
“不少呢,三分之一了。”
“所以我几乎可以确定,池心雨他们的安排,虽然不知道时间,但地点应该就是这里了。”
“而且时间不会差的太远,三天之内。”
“原本在这里的人,只打算待三天?”
“不是,不过至少三天内,我就能把他们找出来,然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
“…………会是今晚吗?等等!”她打断了意欲说话的枚殚,“这个问题先放着,听我把别的内容说完。”
“你请便。”
“我刚才说了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我刚才说的,因为估计到这里会是池心雨他们选择的行动地点,而熊世卿的寿宴刚好在这个时候,熊世卿他儿子,刚好是我的作品的拥趸,而我,刚好是平策君的拥趸,刚好听说平策君有可能要来。所以我就早早的过来了。想的是,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也好及时处理,要是设么都没发生,就当是给自己放一个假,也没什么不好的。”
“先等等。”枚殚举手,“刚才说了很多嘛——平策君平策君的,但你知道,为什么那个平策君要在这个烦人的时候过来吗?为了蹭饭?他也是你那个书局的作者?还是说——”
他眼神中却是戏谑的光,
“平策君是受了池心雨的邀请,代表兵临策过来的?”
“……不是。不是你说的那些理由,我调查到的理由是,”林清瑶顿了顿,“他大概是为了一个女人。”
“你?”
“别闹,他又不可能认识我。当然是某位江南名妓。”
*
斜阳晚照,江水粼粼,印上了一层辉煌的红。唐人白居易有诗云“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虽然始终是写秋景,但其趣味却四季相通。
一艘画舫荡清波而来。
*
冠军楼,
是虞陵最好的酒楼。
当然也是最贵的。
一壶普通的酒也要几两银子,一壶高档的酒甚至要百两。但和奢侈成风的秦淮,那样一壶好酒三百两起价相比,则是“亲民”了许多。
“大人,”熊世卿带着钦差上楼,“这冠军楼据说是冠军侯霍去病的后人开办的,别的不说,光说着气度,就不是一般人家能比的。选址就在老夫公府对面,还是城里,除了城墙外最高的建筑。高啊,实在是高!不但高,而且这还有我们这的名胜——您看,”
两人带着随从登上了顶楼,
仅从格局上来看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但这一层是连贯的一整间,朝南的那一面,整面墙,都是名贵的透明琉璃!
“常人一眼看去或许会认为这是玻璃,”老城主不悟的一的炫耀道:“但实际上这都是琉璃!好无瑕疵的一整块透明琉璃!透明玻璃本来就不便宜,更何况是比玻璃贵重百倍的琉璃!就老夫所指,便是我打出皇室的收藏之中,也稍有能与之比拟的重宝。别说江南水乡,便是放眼整个九州,有能有几块这等的宝物!”
那钦差是留着美髯的中年人,身材虽然魁梧,却确实是文官打扮。二人虽在午宴吃喝了一番,但既然为官,那自然不但有着好酒量,而且双方刻意之下也有所控制。一顿饭从午饭时间吃到晚饭时间,其实也没怎么醉。这个时候却仿佛喝醉了一般说不出话来,两眼放着光盯着琉璃墙看。
老城主捋着胡须,自得而笑,“想要放眼望老夫这虞陵城,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老夫这就让犬子再备上两桌小菜,等到焰火齐鸣之时,与阁下共赏夜景!”
透过透明琉璃墙,可以看到,逐步的,城中的花灯亮了起来。
霎时间,各色花灯,人物鸟兽,便如同画龙点了睛,从一个个的空壳子,变成了活灵活现的精妙事物来。灯棚艳丽,车水马龙,灯楼高耸,川流不息。但即使是那灯楼也不过是一双经,也只是芦棚席殿搭在霄汉之间,下边却有着彩缎装成的那些富贵东西。看那中央有一展顶大的麒麟灯,麒麟灯上,挂着四个金字匾,写着“万兽齐朝”,牌楼上一对灯联,左首一句:周作呈祥,贤圣降凡邦有道。右首一句:隋朝献瑞,仁君治世寿无疆。麒麟灯下,更有各样兽灯围绕。
又有“锦凤朝仪”“群英荟萃”等样式,此不细表。但是点烛焚香,如同白昼,灯明月灿,锣鼓喧天。
正是四围玛瑙城,五色琉璃洞。千寻云母塔,万座水晶宫。珠缨密密,锦绣重重。影晃得乾坤动,光摇得世界红。半空中火树花开,平地上金莲瓣涌。活泼泼神鳌出海,舞飘飘彩凤腾空。
透着琉璃墙看去,缥缈宛若仙境一般。
钦差一时间竟看的呆了。
熊世卿不无得意的笑着,向周围看一圈,低声向熊睦问:“展护卫呢?”
熊世卿三十多岁才有了儿子,熊睦也不过二十几岁,一直侍奉在他爹身边,这时也压低了声音说:“展护卫吃的有些多,出恭去了。”
老城主点头表示了然。
“刘大人,”他冲钦差拱手,“今日是老夫寿辰,其实还备了一样惊喜,只可惜那人途中遇到些波折,晚到了一日,不然诸位可是有耳福了。”
“哦?”刘钦差回过头,感兴趣的问道:“老城主请到了何人啊?若说到歌舞……莫非是名妓孟青屏?”
“名妓正是名妓,”熊世卿微微一笑,“孟青屏在秦淮的七夕评魁里是第六,刘大人可知评为第一的花魁是何人?”
第70章 13:七月十七日晚(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