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宴世子那时还年少,十六岁的意气风发少年郎。他聪明过人,足智多谋。
      来自皇宫和其他所有或对手或仇敌的阴谋诡计、明枪暗箭,他防住了无数、化解了无数、也反击过无数。
      但智者千虑尚有一失,他并不能每一次都算无遗策。
      而那唯一失策的一次,对于他们平西王府,是万劫不复。
      太后的手段,是她几十宫斗常见的手段:毁人名节。
      虽然常见,但只要成功,效果是必然惊人的。名节大过天,人活着就靠面子了。
      手段听起来简单又容易,但需要的算计则是精准摸透好几个人的人心:妾氏的够贪,老太太的够蠢,郡主的天真单纯,世子的爱护妹妹。
      而老太太这一步可算是致为关键的。
      平西王府为防各样的明枪暗箭,后宅除了世子安排的人,其他任何人的东西都进不了几个主子的院子。
      包括那个妾氏和老太太。
      然而妾氏要成功,唯一的可能也只有通过老太太这条途径。
      自平西王妃有了儿子,当年自认儿子时间长了就会消气的老太太,在十几年里受到儿子和儿媳妇的冷待后,终于学会了低头。
      以前,老太太能为了孙儿对儿子以死相逼。反正没有后代,大家一起和平西王府玩完也没所谓。
      可有了孙儿,那能拿捏老太太的就变成平西王夫妇了。
      老太太但凡有点作妖的苗头,王爷就冷冷问她:娘要对我以死相逼吗?娘若这样做了,外面的人戳我脊梁骨我认。可三个孩子也要被人指指点点,说生在儿子逼死老母亲的不孝家庭。娘也觉得无所谓吗?
      老太太当初唯一能威胁儿子的筹码就是她的老命,当她的老命失去当初的效力了,那她也就无计可施了。
      嗯,当初为了孙儿必须豁出命,现在为了孙儿则是必须好好保命了。
      老太太作不了妖了,她就寂寞了。儿子和儿媳妇都不再和自己亲近,三个孩子也不在她身边教养。
      王妃态度异常强硬,除了平日带三个孩子过来请安,其余时间绝不会让孩子多留。
      老太太晚年享尽富贵,却几乎成了失独的孤寡老人。
      虽然妾氏孝顺贴心,总过来陪她,但怎么能比得上含饴弄孙的快乐。
      老太太开始小心翼翼地讨好孙儿和孙女(世子和郡主)。
      至于妾氏生的那个,老太太当上了贵妇,慢慢懂得了权贵人家在子女上面也是很讲究和有规矩的。
      只有王妃肚子里出来的才尊贵,其他的甚至都不算玩意。
      而且她也把儿子和自己离心的怨气,归在妾氏和那个孩子身上,觉得是他们才让她犯下大错,惹恼了儿子。
      所以对妾氏和妾氏所出的那个孩子态度也冷了许多。
      很多时候她还后悔,当初要是没那么急办了那事,也不会让儿子和自己离了心。
      老太太这种“需要你时有用,不需要你时就是垃圾”的态度,也是刺激妾氏怨恨的祸根之一。
      只是千金难买后悔药,老太太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挽回儿子的欢心,希望能多见见孩子们,希望一家子都承欢她膝下。
      那么,讨好孩子们,让孩子们喜欢她就是唯一手段。
      那年,朝廷派了两个铁杆子支持削藩的官员,带着一队人,亲来西北监察。
      平西王府设宴招待这批从京城来找茬的官员。
      当时,正值边境战事又起,战争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前线也打得热闹。
      当时是平西王在前线主事,论应付京城来的那批老油条,世子要比他那个只知道打仗的莽夫父亲游刃有余得多。
      当然了,那批老油条也没有资格和能耐,值得宴世子在席间一直相陪。
      中途,世子就翘脚走人了,把作陪的活交给王府谋士。
      他去后院看自己的妹妹清宁郡主。

第54章 又要搞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