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禹治水,大禹的父亲鲧(gun)通过堵塞的方式止水,但是效果很差。”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看到这的时候都是一概而论。”
“不过我们要分析里面的意思。”
“也就是说在夏朝之前,我们就已经有了类似于集权的形态,即使依旧松散,但是来自于主部落的官员,依旧能领导地方上的人。”
“这是一种极为先进的形态,别忘了,那可是四千多年前。”
“并且,大水影响生产的事情已经可以钉在石头上,所以那时候我们的农耕与灌溉也开始发达了起来。”
“这些都是我们对自身的强化。”
“后续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鲧失败了,因为雨实在是太大了。”
“在鲧死后,他的儿子禹接过了这个工作。”
“飞跃开始。”
“禹到底做了什么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是重点则是大禹治水背后的引申含义。”
“在堵不如疏的治理方针之下,禹走遍了整个当时的华夏。”
“这意味着什么?”
“接下来我将引申出一个概念,那就是地图学。”
“不要低估地图的意义,我举个例子就好,在我们隔壁的棒棒,明朝的时候才有人真正绘制出了一面他们本国的地图。”
“而在那时,三四千年前,人的双脚丈量过地面,自然就会留下地图的定义。”
“想想一下,你是想面对荒野望山跑死马,还是想看着地图,起码知道前方有什么东西。”
“这就是第一点,完备的地图学。”
“而在地图学之后,大禹最大的功绩则更加深入。”
“水文学。”
“即使那时候科技绝对比不上现在,但在各地疏通河道的大禹,绝对会画下各处的水文。”
“什么概念?”
“在对天空尚且没办法的先民眼中,地图和水文,便是最重要的两个信息。”
“而大禹做到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土地有了最为深刻的了解,也就是说,我们彻底掌控了这片土地。”
“所以,国家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飞跃已经开始。”
“拥有此等功绩的大禹自然成为了所有部落的首领,也是因为他入日中天一般的名望,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大禹就是神明的转世。”
“早在那个时候,我们对神明的崇拜,也许就开始转移到了对自己的同族先祖上。”
“所以,在大禹死后,没有人敢去抢夺大禹的位置。”
“那么谁去当那个首领?”
“大禹的儿子,启。”
“于是我们第一个国家出现:夏。”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但在那时候,这是进步的。”
“所以,这一切都在表象之下,只要你想去思考,得到的结果便会很多不同。”
“人类也终于进阶为了紫色装备。”
“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我们称之为:定海神针。”
“原本增加农耕收益的次条再次强化。”
“并且我们有了新的词条。”
“集权制。”
第568章 大禹治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