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宿,沈绎觉得睡得甚是乏累,究其原因,竟然是梦魇了。
梦中,她一遍又一遍地被迫体会着:霍平朔的那个猝不及防,又很霸道的抱。
好不容易醒过来,沈绎盯着床头看了很久。
明明是她手欠、嘴欠的去逗趣那个硬邦邦的男人,怎么最后却反被他给戏弄了回来呢?
虽然不记得霍平朔是怎么放开手的,也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出了书房的。
可尽管如此,她仍然很清楚的记得。
霍平朔在她耳边低声说“抱你,可以吗?”时的语调。
十足的兵痞子!简直坏到根儿上去了。
以前,自己怎么就瞎了眼,觉得这个男人是个耿直、老实、寡言的人。
这明明就是个闷坏的人,不说则以,一说,定让她落荒而逃。
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呢?
“郡主,想什么呢?”银雁入内好一会,见沈绎都没发现她,不免有些担心地问道。
昨天她见到沈绎红着脸,步子有些慌乱的从书房出来的,晚膳也没有去膳厅用,在主院随意的吃了几口。
沈绎动了动有些干涩的眼睛,打着哈欠问银雁:“你觉没觉得他变了?”
“好像将军对郡主越发的体贴了,今早将军过来取衣服的时候,还叮嘱奴婢不要吵醒郡主,让郡主多睡一会。”
沈绎看了眼衣柜,霍平朔的衣服都在这边,她口中的妻礼,基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多数早晨,都是他亲自来主屋换衣服,沈绎则与周公约会。
“希望是吧。”
沈绎总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
不知道霍平朔的刀,要落在哪里。
只希望不要把她的小心思给斩断了。
“让应景年在关府粮仓那边等我。”
运粮的事情已经平稳落地,沈绎觉得自己应该见见应景年,将以后的事情安排下。
朔阳关的官办粮仓在城东,距离平西王府不算太远。
银雁扶着沈绎下车,发现排队领粮食的百姓比想象中的少,不免心生疑惑地和沈绎说道:“这排队的人,可不怎么多呢。”
“过去看看。”沈绎也有点不解,按说关府发粮,百姓哪有不领的道理。
两人来到粮棚前,看到粮车旁有一个大箱子,上面写了三个大字:筹饷箱。
百姓领完粮食,都会投一些碎银进去。
沈绎观察了会,发现每个人领的粮食一样多,但是投的碎银却是不同的。
有的超过了粮食的市价,有的则低于粮食的市价,也有极个别不投银钱的。
对于低于市价或者不投银钱的,发粮士兵并无言辞上或举止上的轻慢。
“想不到平西王还挺受百姓爱戴。”应景年的声音在沈绎不远处响起。
沈绎觉得幸亏隔着帽纱,不然自己的眼睛,很可能会被应景年那身骚包的服饰闪瞎了。
“这筹饷箱是百姓自发做的,放在这里给将士筹集军饷用的,其他关也是如此。”
应景年这几天没少在朔阳关逛,也派人去打听了其他城关内的情况,基本与朔阳关差不多。
家中有粮的百姓,不多领粮,有银钱的,皆会慷慨解囊。
“朴实的人,自然懂得珍惜身怀赤子之心的人。”
霍平朔的一颗赤子之心,都给了这十三关的百姓,自然也担得
第37章 沈绎发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