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起兵之时,晁错曾向皇帝建议,由他留守长安,皇帝率军御驾亲征。
皇帝并未当场表示出什么,但是内心却已经对晁错有了芥蒂之意。
恰好散朝以后窦婴进宫,奏报军机之时,又向皇帝道:“袁盎有一条妙计,说是想当面向皇上汇报。只是他已经免官,非奉召,进不得宫来。”
“恩。那就宣他进来吧。”皇帝有气无力地同意了,又恍惚地看一眼窦婴,并没有发现他神情有些异样。
窦婴匆匆退下,刚走到门口,碰到周亚夫,周亚夫见他神色黯然,心中好奇,小声问道:“窦将军,皇上训你了?”
窦婴摇头笑笑,转身离去。
周亚夫心中揣着疑问,进了殿中,向皇帝行完礼以后,郑重地说道:“梁国受吴楚攻击,情势危急,但请皇上令梁王坚守睢阳,臣由南向北攻击吴楚军。”
皇帝半靠着软枕,手中把玩着一把玉壶,沉默良久才说:“太尉的意思是,以睢阳为诱饵?”
“是。”
皇帝坐起身来,迟疑着叹息道:“就依你吧。”
正在此时,陆孺匆匆忙忙跑进来,小声禀告:“皇上,晁御史来了。”
周亚夫皱一皱眉,不愿见到此人,且自己所要奏报之事也已经得到皇帝允许,立即起身向皇帝告辞。
走到殿门,正好遇到仰着脸的晁错,二人也不打招呼,各自走各自。
“皇上,臣请领军出战。”晁错走到皇帝面前,张口就说。
皇帝一愣,心中纳闷,前几天不是还要我御驾亲征的吗?怎么今天提出来要自己领军出战了?
一边想,一边笑着说道:“卿有效忠之心,朕心甚慰。不过,现在有太尉和大将军,足矣。你与丞相,留守长安即可!”
晁错有些失落,还有些不甘心,一脸怏怏之情,然后又奏报:“听说吴王,发了檄文,蛊惑淮南、长沙还有越、闽、殴等国一起发兵。”
“臣建议:不如将这些诸侯,一并削去王爵,以儆效尤!”
说罢,伫立原地,神情睥睨。
皇帝一听,惊得手中玉壶差点掉下来,完全没有意料到晁错会做这样一想,此时最宜偃旗息鼓,他竟然又要四处树敌。
想到这里,皇帝心中对晁错的不满,又更加深了几分,眉头微蹙说道:“晁大夫,这几国,不过是吴王送了檄文过去而已,何罪之有?”
“收到吴王书信,却未奏报朝廷,这就是大逆不道!”晁错大声说道,一副义正言辞的模样。
“静观其变吧。”皇帝此时不想再激起其他诸侯国的反叛,所以不打算接受晁错的建议。
晁错还想再争,说:“既然已经出兵了,就应该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将所有诸侯都扫平,永绝后患。”
“好了,晁大夫,现在梁国、齐境都已陷入战火之中,没有必要让其他地方再起兵锋吧。”
皇帝有些不耐烦,心中只等着袁盎的息兵良策,对晁错的语气就变得严厉。
晁错无奈,只得不再提削藩之事,转而汇报军粮筹措的事情。
就在此时,殿外来了通报:“袁大夫来了!”
景帝一听,立即喜形于色,站起身来,走到殿中大声道:“快来!”
袁盎急急匆匆拜谒完毕,正待开口汇报事情,猛地瞥见殿内阴影中,似乎还藏着一个人,定睛一看,发现是晁错。
真是冤家路窄!袁盎心中想着,耳中听到皇帝发问:“吴楚造反,卿有何良策?”
袁盎提防着晁错,不肯直言,便随口回到:“陛下,
第69章 晁错:一错再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