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荣回头看了一眼窦婴,问道:“钩据司现在在吴国境内,有多少人?”
      窦婴道:“五人。”
      “能不能行暗杀之事?”刘荣脸色阴沉,目光第一次变得凶狠起来。
      窦婴迟疑着说:“不行。钩据司初建,吴王府中,仅有臣以重金收买的一人,且为文吏,并无行刺能力。”
      皇帝摆了摆手,有些不屑地说道:“朝廷出兵征讨即可!不用这些阴谋手段。”
      “是。”刘荣不再多话。
      窦婴遭到皇帝抢白,本就心中不快,此时见无他什么事情,又不愿再见到晁错,便行礼告退,皇帝也未做挽留。
      窦婴转身,神色有些怏怏不乐。
      “钩据司做好侦知就可以,不要参与过多。”待窦婴出了殿门,皇帝叮嘱刘荣说。
      然后,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窦婴其人,仗义好施,很有才干。但是,只可为将,不可为帅。”
      说罢,也不看刘荣,转眼望向殿外。
      刘荣只是点头,口中答了一个句:“是!”心中反复揣摩皇帝话中深意,觉得皇帝似乎是认同窦婴的才干,却又在提防窦婴的为人。
      琢磨了半天,刘荣得出一个结论:为君之道,就是驾驭人才!
      就这时,陆孺飞快地跑进殿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惊慌失措地说道:“皇上,丞相带着大臣们,已经来了!”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陶丞相领着文武百官,赶到了。
      “皇上!”大将军周亚夫一露面,就急吼吼地大声叫道,满脸怒容,全然不顾朝堂“不得喧哗”的大臣礼仪。
      “兵马司接烽火传递,吴王起兵谋逆了!”周亚夫奏道。
      话音一落,殿中顿时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声音稍微小了一点以后,皇帝有些慌张,不安地问道:“条侯知兵事,照吴国进军速度,多久能打到长安?”
      “皇上!吴王起兵,只不过事发突然,他能打到哪里,还有得一说!”晁错见皇帝失态,感觉站出班来,安慰着说道。
      话虽如此,但是在刘荣听来,晁错的这话显得格外刺耳。
      “晁大夫,此话怎讲?”刘荣从皇帝身后走上前一步,大声问道。
      晁错看了一眼眼前的少年皇子,长声说道:“陛下、殿下,条侯有言,吴军约为二十万数。但据臣所知,吴国精壮,不过三万。”
      “吴王已下令全国,凡是岁数在十四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子,都征入吴军。”周亚夫气呼呼地反问:“晁大夫,吴军岂止三万?”
      晁错哈哈大笑,仍然满不在乎地说:“大将军,面对匈奴十万大军,你都奋勇争先,区区吴军,怎么吓成这样?”
      “晁错!不得妄言!”皇帝眼见晁错又要与人争斗,立即制止,沉声问道:“大局为重,当如何处置?”
      晁错不等众人发话,又献一策道:“臣以为,只需陛下亲征,吴王、楚王,都不足为惧,就算是关东诸侯,都一起来了,也可立即扫平!”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举座皆惊。
      “晁大夫!天子九五之尊,为天下之最重,现在不过是吴国起兵,你怎能轻言要皇上御驾出征?!”陶青怒不可遏地喝道。
      皇帝此时,也是瞠目结舌,呆坐御榻,一时竟无言以对。

第59章 关东兴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