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都其实早就带着家属,回到了长安。
但是,由于丞相受到郎中令“不可一错再错”的暗示以后,又多方打听了郅都的为人,担心郅都任职中尉以后,做了皇帝的亲随,对本已风雨飘摇的大汉朝廷,会掀起更大的风浪,以至于迟迟下不了决心。
而且,最近削藩进行得如火如荼,明白人清楚,这是晁错在皇帝授意下进行的,而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政令出自相府,便将矛头都对准了丞相,陶青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也无暇他顾。
所以,导致陶青竟然疏忽了郅都任命一事,也是皇帝所关注的。
皇帝看到陶青每天黑着眼圈,面色疲惫,除了削藩的事情之外,别的事情不好亲自追问,于是委托刘荣,找陶青问道:“郅都何时就任?”
陶青听到皇长子发问时,才想起自己把这事儿给耽误了,不得不俯首认错:“郅都已回京五日,臣这就安排他到郎中令报到。”
“恩。”皇帝在一旁听到,点了点头,并未多说什么。
得到陶青的答复,放下郅都的事情,刘荣看皇帝似乎有了些空闲,于是便将窦婴近日侦缉事项,进行汇报。
他说:“父皇,钩据司有奏。”
“讲。”皇帝听到“钩据司”三个字,脸色一凛,立即问道。
“吴国中大夫应高,乘船出海北上,似乎去了胶西国。”刘荣小声奏明。
“去做什么?!”皇帝勃然大怒。诸侯之间,私下交往,这是大忌。
“应高前日刚刚在胶西下船,进入王府。所为何事,现在还不得而知。儿臣已令窦婴,密切监视。”刘荣见皇帝震怒,赶紧回道。
皇帝脸色变得愈加愤怒,晁错伏在阶下看到,却是心中非常高兴,高声说道:“皇上,吴王此举,已经触犯汉律,请皇上下旨严加惩处!”
陶青赶紧阻止说:“晁御史!应高本来就是胶西人氏。他这次去胶西,是回乡省亲,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查明再说,不可妄断!”
晁错满不在乎地道:“这些诸侯王,不臣之心,天下皆知。现在,查亦反,不查亦反!”
随即轻蔑地补充了一句:“对他们,就是要寻机问罪,不可令其勾连纵横,悠然坐大!”
刘荣听了一会大臣们的辩论,见皇帝默认不做声,忍不住就小声地说:“父皇,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事实上,就在皇帝和文武百官,还在纠结如何削藩的时候,吴王已经开始发动了。
前几日,吴王刘濞听说楚赵胶西,三国都已经被削了地,不由得喜出望外,立即找来应高问计:“晁错也准备削我吴国了!大夫可有良策?”
应高早就明白吴王心理,于是怂恿说:“束手待毙,终属不妙。臣以为,不如先发制人,或可泄愤。
吴王想了一想,摇着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吴国虽然富有,兵力雄厚,但是骤然起兵,一则师出无名,二则也独木难撑啊!”
应高附在吴王耳边,压低声音说:“大王不用担心!赵国、楚国、胶西国,经过削藩,早已愤恨不已,不妨先进行联
第58章 吴王倡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