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这会端坐在下首位,听到母亲说出这样的话,心中不免暗暗叫苦:母亲,前一句你说得体贴。可是,后一句又显得小家子气了,父亲本就不喜欢你这样的啊!
果然,皇帝脸色就有些不堪,他心中不悦,但是想到确实是很久没来兰林殿了,有些亏欠栗夫人,所以口中并未做声,只是又拿起勺子,继续尝着粥。
“刘荣,你吃过了就先回房。”栗夫人对他说,然后等刘荣起身告退以后,又问皇帝:“要歇一会吗?”
皇帝放下粥,摇了摇头,说道:“不了。后天就是除夕。陶丞相等会还要找我商议事情。”
栗夫人失望之极,有些不甘心地说:“不妨召他来兰林殿前奏事。”
皇帝笑笑,站起身看着栗夫人说道:
“他是拟好了给你长兄封赏一事的细节,找我商议。这个‘大庶长,我就当做新年贺礼,送给你家。你想想看,天底下哪有当着收礼之人的面,商量送什么东西的啊。”
说罢,轻轻地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肚子。
栗夫人一听皇帝是要去办这件事,脸色顿时由阴转晴,口中便感激地说道:“臣妾谢谢皇上!”
皇帝大笑起来:“难得,难得!你总算在我面前自称‘臣妾了!”
看着一脸喜悦的栗夫人,皇帝此刻有另一番想法。
走在回宣室殿的路上,他的心中,不免波涛汹涌。
如今,栗氏已经逐渐成了些气候,假如栗夫人再加封为皇后,刘荣就要立为太子。
那么,用不了多久,就算栗平河再没有什么大的建树,朝中那些极善趋炎附势的大臣,为了攀附新晋,肯定会不停地上书建议,说出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
到时候,哪怕是赏,也得给栗平河,升个关内侯了!
这样的话,栗氏外戚,水涨船高,随着栗平河功劳、爵位不断增加和提升,势必会枝繁叶茂起来。
诸侯不臣,强虏未灭,再平添一支不安分的外戚,这是一心稳固刘氏皇权的皇帝,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皇帝要为自己,为儿子,扫除一切威胁。
皇帝是爱儿子的。假如要立刘荣为太子,首先就是不能让他受到外戚的影响,虽然栗氏是刘荣的母族,但是,他是姓刘,是刘家的子孙。
诸吕乱政,就是最可怕的前车之鉴。栗夫人随是貌美如花,但是过于悍妒,不得不小心提防。
必须要有能替他制衡住这一切的人。对于诸侯,现在有晁错等人在推行削藩,虽然阻力很大,但是至少是已经开始了。
对匈奴的袭扰,有周亚夫、灌阿等人防范和压制。
那么,制衡外戚、勋贵,又当由谁来?皇帝想到了一个人——河东人郅都。
于是,在同意了陶青对于栗平河封赏一事以后,皇帝紧接着就问道:“郅都现在何处?”
陶青身为丞相,掌百官,对于身为郎官的郅都,却不太清楚,一时哑语。
站在丞相身侧的郎中令,稍一思考,便超越回答道:“其人现为谒者。”
“家世如何?因何而任中郎?”
“郅都父兄皆为河东学士。孝文皇帝时,郅都受族人推荐,以‘任子令取得郎官。”
“哪个族人?”
“这……”郎中令面带惭色,想了半晌才说:“好像是当时的河东郡守,吴望。”
皇帝面露不悦之色,但是也并没有追究,心中却是很高兴:连郎中令都记不得郅都是由何人保荐,说明此人平时,不事攀附权贵,果然是个不错的人选!
于是又问道:“其人如何?”
&n
第54章“苍鹰”郅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