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想再说吧。寻常百姓人家也都说,小儿名字如此,好养活。”皇帝说着话,又走了过来,仔细地端详起刘彘,刘彘扑闪几下大眼睛,回以注视,口中还咯咯的笑。
皇帝越看越喜欢,也微笑着说:“刘彘!‘彘者,通达、透彻。”
那么,到底叫刘通?刘达?还是刘彻?
皇帝稍微一沉思,觉得有些拿不定主意,便打算回头想好了再定。
于是伸一伸手,在刘彘小脸上一弹,接着说道:“昔日赤彘入梦,金乌入怀,才有了你这么个小儿。果然如朕一般,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
“他才这么小,你就看得出来?”王夫人一副不屑、不信的神情,又仔细端详一番,才假装惊异地低呼起来:“是呀,你不说,臣妾当真没有看出来啊!”
皇帝大笑:“你是嫌弃我长得丑,还是他长得丑啊?你的儿子,你看着办呗!”
王夫人被皇帝说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知道这是皇帝的揶揄,于是回身轻轻打了一拳,口中埋怨道:“欺负人!”
皇帝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往自己怀中一放,笑嘻嘻地说道:“往哪里跑!”
随伺的黄门和宫女们,这时都识趣地悄悄退到阁楼之外,保姆也不声不响地抱着刘彘襁褓,静静离开。
被抱走的刘彘,眼前没了嬉戏,耳边没了喧嚣,裹在温暖的襁褓之中,很快就安静地睡着了。
这时的他,还不知道,在父亲眼里,他就是吉祥的象征,有着可令汉朝如日中天的寓意。
而他的出世,令皇帝欣喜之余,又左右为难:长子刘荣此时崭露头角,颇有材干,小儿刘彘灵犀一点,自带神喻。
太子之位,谁更合适?
皇帝的这番心思,在深知内宫情势的明眼人,比如梁王刘武、丞相陶青、太尉周亚夫等人面前,其实也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现在,皇帝继位一年,眼看新年将到,即将建元。按孝文皇帝先例,登基三个月即立太子。而皇帝至今却连此事,提都未曾提及,一副从缓不急的样子。
大臣们看在眼里,但也无人敢奏,只有宗正刘礼,曾在“冬祭”之时,对立太子一事,旁敲侧击地谈到过。
那时,却被皇帝轻描淡写一句话:“朕与薄皇后都还年轻,生子容易。待嫡子出生,再说吧。”
就草草敷衍了。
皇帝对立储一事,如此态度,不免使得朝中朝外议论纷纷。
有不明就里的人,忧虑太子未立,危及汉室江山,于传承上有着重大隐患,听到皇帝在冬祭时的那一番话后,便把责任怪到了皇后薄氏身上。
说她有位无为,不应该母仪天下。
说的人一多,就有别有用心之人,又将话传入后宫。
用有人阴阳怪气的话来说,就是:“栗夫人生了三个儿子,王夫人,也生了两个丫头,一个儿子,最不济的唐夫人,也生了一个儿子。皇后,哼哼,……什么都没有。”
第51章 刘彘改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