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月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以至于大家正张灯结彩,欢欢喜喜筹备过新年之际,敦厚老实的皇后,为流言所激,气急攻心,竟然大病不起,不几日,就香消玉殒,到天庭找太皇太后诉苦去了。
薄皇后这一去世,后位空虚,大汉朝的后宫,顿时如海底震动一般,激流暗涌。
而皇宫之外的各方势力,皇族外戚,勋贵权臣,为着自己的考虑,也都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整个大汉朝,在今年新春的喜庆之中,平添了无数杀机。
皇后薄氏一族,原本为魏国宗室,秦灭魏后,流落吴地,后来入籍会稽。
诸吕乱政之时,薄氏因为拥立孝文皇帝有功,族中也曾出了些权贵。
但是,孝文皇帝十年时,族长车骑将军轵侯薄昭,获罪自裁,薄氏一族由此受到皇帝压制,再无人能够出掌权力,逐渐沦为富家翁。
到孝文皇帝驾崩,今上继位,薄氏一族就更加被疏远。
至于帝后婚姻,当年由太皇太后指婚,两人感情不深,且薄氏姿色稍逊,从来没有得到过皇帝宠爱,娘家又逐渐势微,所以,即便是如今含恨而去,也无人替她申冤。
对于她的冤屈,薄情的皇帝毫不在意,心里想的是:还有五个夫人,立谁为后?
皇帝尚在犹豫之间,栗夫人却觉得:当然是我了!
于是,趁着现在还是年前,她想要找娘家人来商量正位一事,便迫不及待地写了封信,差人送去了兖州东郡。
信中,她让哥哥,少上造(汉朝第十五级爵位,比九卿)栗平河,放下所有事情,赶回长安来。
汉制,外戚不论郡望籍贯何处,都由皇帝指定居所。有家中女受恩宠的,就安在了长安,至于不受宠的,可能就仍在老家。
栗夫人老家本在齐国,但是因为她是受宠的,所以,皇帝为了照顾她的思亲之情,就在长安城中指定了一处府邸,号为“栗邸”,由栗家族人居住。
不过,由于栗氏自古传承治水一事,所以,家中男丁,仍旧长年都驻守河水(黄河)沿岸,也并不常回长安居住。
尤其是今年,栗平河已经快一年,没有回过长安了!
因为,就在春夏之交时,暴雨连绵,河水泛滥,兖州东郡瓠子口河堤破决,河水隐隐有了向东南改道,夺淮入海的苗头。
在栗平河还未接到兖州河工报告时,他看了几天东边的天色,就吩咐子弟:“准备车马,三日之内,必要远行治水!”
果不出所料,四月中旬,就来了皇帝命令,于是赶赴东郡,率了三万人,一边疏通水道,同时又在瓠子口修堤筑坝,以防后患。
当栗夫人来信,送到栗平河手中之后,他也大为踌躇。
原计划腊月二十八日当天,将瓠子口大堤合龙。由此,皇帝极为关心的水患治理,经过大半年的辛劳,也就大功告成了。
本想恰逢新年之际,正好上书盛赞“皇恩浩荡,普天同庆”,一番操作下来,既能讨得皇帝欢心,又能受到舆论赞扬。
哪知妹妹却来一封急书,召自己回京,岂不是坏了好事?
想到此,栗平河当即找来族弟栗安上,密嘱一番,便令
第52章 外戚栗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