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张昭娣这么一说,张右军跟陈素芹的心里面,也渐渐有了想法。比起之前那种安于现状的状态,两人也是想着能赚钱是好的。
“但如果我们加上请人的钱,这事情还能赚钱吗?”
张右军也是担心,别一家人忙活下来,最后却是什么钱也赚不到。那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根本不用用算盘,张昭娣就直接算起这笔账来。
“爸,按照之前我们卖给梁姨的价格,咱们的馒头是不是赚钱的?”
被张昭娣这么一问到,张右军思考了一下,就点点头表示同意。顺着这话,张昭娣也继续分析下去。
“既然咱们卖八十个馒头是赚钱的话,那卖八百个馒头,怎么会有不赚钱的说法呢?即使我们后面请人帮忙,但这其实也是花不了什么钱的。按照市场上的工钱,我们给来家里帮忙做馒头的人,一个月十二块钱。在家做馒头,比在店里面帮忙容易。这工钱,肯定也有要赚的人。”
加上之前核算过,馒头成本那些的。给这工钱,确实还是挺有赚头的。
一家人商量了一番,陈素芹就说回去问问隔壁老黄家儿媳妇春香,还有村口的王娇。这两人跟陈素芹有过交道,都是知根知底的熟人。
留了张右军跟王柳丫在店里面看店,陈素芹跟张昭娣决定先去买些工坊用得到的东西。卫生上讲究,这口罩跟袖套还有手套,张昭娣觉得都给安排上。
还有蒸屉跟到时候放馒头的篮子,都一下子给买好了。母女两人去的是之前买过的店,还顺便跟人商量了价格。
最后,再到米粮店,交代了做馒头需要的面粉。张昭娣跟老板商量了价格,还约定好,每十天往家里面送一次面粉。这样子,也就不用让张右军太辛苦了。
“这八百个馒头,要是等你爸回去再送到你梁姨那的话,也是一趟辛苦活。”
陈素芹心疼自己的丈夫,说了自己一句。刚好这时候,张昭娣看到了不远处的三轮车。这是他们镇上专门帮人拉货的,偶尔也拉拉人之类的。
现在虽然张右军有了自行车,但这八百个馒头也不是一次就能载完的。更何况,那自行车载起来也不方便。这么一想之后,张昭娣就突然转头问了陈素芹。
“妈,我小舅是不是也有那样子的车子。不然,我们让我们小舅帮我们拉货,每天固定的时间,我们也给工钱我小舅。”
陈光合平时要是没事的话,确实会帮别人拉货。只不过刚刚,是陈素芹没有想到而已。现在听张昭娣这么一说,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小舅是我们信得过的人,即使我们让他帮忙送货,也不用担心着日后生意会被抢了。而且我爸,也不会顾不上店里面的生意,可以吧送货的事情,专门交给我小舅。”
这么一听,陈素芹觉得有道理。就跟张昭娣商量着,等回去的时
第126章 说干就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