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田三嫂分家打过皂(灶)王。
      六字儿添笔念个“大”字,
      大刀关胜美名扬。
      五字添笔还念“伍”,
      伍子胥保驾过长江。
      四字添笔还念“泗”,
      泗州城水母找夫郎。
      三字添笔念个“王”字儿,
      齐天大圣美猴王。
      二字添笔念个“土”字儿,
      土地爷扑蚂蚌——他着了慌。
      一字添笔念个“丁”字儿,
      丁郎刻木记挂着爹娘。”
      “看明白了吗?”赵峥度有些气喘,回头看看苏文峰,接着说道:“当然后来衍生出了很多的版本,比如【一字写出来一架房梁】,你唱太平歌词的功力是没有问题的,白沙撒字这个本事主要在手、眼、嘴的配合,手上要轻柔但是还需有力,要不写出的字不成型没有风骨。眼神要准,盯住绒布上的下笔处,写出来的字要像在纸上写的一样,不能七出八进的。嘴里演唱的以老调太平歌词的曲调为准,而且要跟上手和眼,字写完,嘴上的词要唱完。”
      苏文峰佩服得是五体投地,他非常地兴奋,在前世他也就在纪录片中看过宝林大师的白沙撒字技能,后来和志明先生接触后,也看过他的表演,但都不全,只是一小段,那时已经惊为天人,而且非常遗憾,没有整理齐全,这会儿可圆了他的梦想,他非常庆幸在师父开始的时候他灵机一动打开了手机摄像功能,完整的把师父的整套动作全本录了下来。
      说着很长其实时间很短,苏文峰马上回答到,“记下来了,估计上手还不行。”
      “学艺就是勤行,你是不是付出心血了,是不是汗珠子摔八瓣儿,是不是词曲倒背如流,上台上抻练一下就行,偷奸耍滑地到台上准歇菜,所以你记得要多练。”
      “那么下面再教你当初祖师爷的一段拿手绝活”说着将刚才写字的沙子收拢,小心翼翼地重新放到锦袋中,重新捏沙开始边写边唱:
      “小小的笔管空又空,能工巧匠把它造成。渴了来喝的砚瓦水,闷了来花笺纸上任意纵横。先写一撇不成个字,后添一捺把‘人字成。‘人字头上添两点儿念个‘火,大火烧身最无情。‘火字头上添宝盖儿念个‘灾字,灾祸临身罪不轻。‘灾字儿底下添个‘口念个‘容字,劝诸位得容人处且把人容。”
      这段唱词通俗易懂,曲调悠扬悦耳,唱完了,字也撒好了。
      “这是祖师爷当时创造的手艺,他赏了很多人饭吃,这种白沙撒字的技法被当时的同辈和很多晚辈学习,只要想学他都倾囊相授,后来相声艺人代代相传。直到相声艺人从“撂地”转入戏园子、茶楼,而后更是到了大剧场,电台,电视台等场所,这个习俗才随着演出场所的改变而消亡了。庆幸我师父学会了,传给了我,也非常庆幸我又遇到了你,现在把这门技艺传给你,我在九泉之下面对师父和祖师爷不会愧疚而死。”老人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
      赵老接把沙子慢慢收拢,大家都看出来他不想假手于人,都默默的看着他。待将沙子收拢后收进锦袋后将口扎紧,放在一边。
      赵老又把御子板和快板拿在手里,轻轻地揉搓着,跟苏文峰:“这是个仪式,其实在收你时就应该出给你。但当时你各位师叔估计还没有认可你的本事,我就想啊,在惊着了他们之后再拿出来,哈哈。”
      汪雪颖他们被这个老小孩孩子气的赌气发泄方式弄得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苦笑摇头。
      “这副御子板和快板都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这是他撂地儿时用的东西,现在正式传给你,你现在就是相声门第七代门长了。”赵峥度老人长出了口气,像完成了历史使命一样。
      汪雪颖和王德禄对视一眼,还是汪雪颖说道:“现在看小苏的本事功力都是上上人才,我们已不是反对他接任这个位置,师兄,您要考虑,今天我们三位的引保代三师之礼要叫有心人知道他们应该能做文章的,终归我不是相声门的,容易引起他们的攻讦,王师兄和仁怀虽然都拜过门,他们还是能从业务上提出异议的。能不能再等等。”
      赵峥度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反过头问苏文峰:“小子,怕吗?”
      “不做犯法事,何怕见君王”苏文峰灵机一动,刚才见师父在拿起那副御子板时,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虽然字迹已经模糊但还可以辨认。
      赵峥度仰天大笑,将祖师爷传承下来的御子板递给王德禄,王德禄几人凑上去一看御子板上刻着的字,无话可说了。

第12章 传承—白沙撒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