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今天天擦黑儿的凤庆胡同很是热闹,一声汽车刹车的声音在胡同口响起,连胡同内大树下乘凉的老人都能听到,纷纷侧目。
      从红旗轿车上下来位手捧着锦盒,60岁左右的妇人,脚步匆匆的走进凤庆胡同47号商铺“雅静轩”的大门,待车停好后又从主、副驾驶上分别下来了人也走进了“雅静轩”。
      前后半个小时的时间,相继有人进入“雅静轩”后,胡同口再次陷入平静,但胡同大树下乘凉的老人却起了八卦之心,纷纷猜测这家“雅静轩”今天这是怎么了,平时没那么多人。
      不说树下老人们的八卦心理,单说“雅静轩”内的情景。除了赵老、苏文峰、郝长安还保持冷静外,其余人等或多或少地都陷入到懵懂,激动,惊讶的表情中。
      首先“发难”的是先进来的妇人,“师兄,您这是唱的哪一出啊,收徒那么大的事儿,您这招呼都不打,说收就收了?”
      赵老微笑着看着师妹,环顾四周,这些位来的人,除开苏文峰父母仅仅只是激动外,其他人肯定是有疑问的。
      “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想啥,这次你们得听我说,我想说的是,我没老糊涂,趁着我明白,得把祖师爷的东西传承下去,前些年受名声所累,让他们挤得的我,断了收徒的念想,但你们看看现在的相声曲艺,哪里还能叫作玩意儿,我是门长,到了地下,我怎么跟前辈们说,怎么跟祖师爷交代,在我这断了传承啊。啊!”说到最后,老人激动起来,声音渐渐的高亢,尤其最后的一声“啊!”老人要把这么多年的憋屈都发泄出来。
      其他几位老人都感同身受,想出声安慰,但声音哽咽,老人摆摆手不让他们讲,继续讲道:“我今天请你们来不是让你们说服我不收徒。你们要是愿意,引保代的位子就是你们的,你们要是不愿意,也可以做个见证,我想文峰也不在意这些虚礼,祖师爷们更不在意这些,我想他们更应该高兴,为我高兴,为相声门高兴,往大了说为曲艺艺术高兴,我收了个好徒弟。”说着老人声音更加低沉,“如果,如果......”老人哆嗦着身体,颤抖着声音。苏文峰迈步上前想搀扶老人,老人再次摆摆手。
      “如果你们连见礼都不愿,那么我们就大路朝天。”说到此,老人语气中透着决绝。
      老人稍微歇了口气“仁怀你虽然一直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工作,但你也是由仁寿师兄代拉进门,是有师承的。你认识小苏一家,既然你能推荐文峰进曲艺团,也就意味着你是认可他们家的品行的,是吧!”
      高仁怀点点头,说道:“我和明辉早就认识,文峰这孩子也算是我看着长起来的。虽没太多交往,但明辉的家教品行我还是能保证的。不多说了,师兄,这个保师位子我坐了。”
      “师兄,您别生气,我不是不让您收徒,只不过感觉太仓促了,尤其是长安跟我讲您和文峰前后只认识几个小时,我这不是担心吗?既然您认可了,我哪里还敢有意见,这引师我做。”汪雪颖委屈巴巴地说着。
      “老赵,先打个商量,如果孩子想学琴您可不能拦着。”王德禄是其中最明白的人,他也面临着同样收徒的问题,而且他和赵峥度相知相交了大半辈子,太清楚这老头儿看人的能耐了。
      “哈哈哈哈,没问题,你只要敢教,文峰敢学,我不拦着,我们可以再摆一回儿。”
      苏明辉夫妇二人走上前,对大家表示感谢,苏母也一直嘱咐苏文峰要尊师重道。
      这时,苏文峰走到大家中间,“承蒙各位前辈抬爱,无法用言语表达,在此我先表示感谢,一会儿我再给您各位磕头,但在正式拜师前我有件事要和高老师讲一下,讲完后您再定夺。”
      气氛为之一肃,高仁怀看了赵峥度一眼,赵老也是一愣,高仁怀猜测这应该不是赵老的授意的,就对苏文峰说道:“什么事情?你可以说,我会有判断。”
      苏文峰也不怯场,把周五在仝家和周一在曲艺团的事情讲了一遍,把与孟凡鑫的矛盾一五一十也说了。大家听后,也不能替高仁怀做出判断,只能看他们二人的意思。高仁怀深深的看了看苏文峰,只见他的眼睛没有任何躲闪,平静的和自己对视,两人注视良久。
    

第11章 拜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