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式可以开始了。”高仁怀转头对赵老说道。
“好,好,好。”赵老连说三个好字,大家都是聪明人,能看出些端倪。
“小涛,你来录像。”赵老招呼着跟汪雪颖一起来的年轻人。
年轻人禹锦涛答应着,出门到车上拿了几个三脚架回来,和郝长安商量后将三脚架及几部手机安排在了堂屋不同的位置上。
郝长安请大家步入堂屋,苏文峰抬头只见堂屋中间墙上挂着的是一笔“寿”字的中堂,中堂下方摆着丈八的条案,条案前的八仙桌已经将一半推到条案里面,八仙桌前摆放着太师椅一把,中堂左手摆放三张椅子,右手二张椅子。
苏明辉上前将一份拜师贴交给苏文峰,这是苏明辉半路购买后临时写上去的,跟大家说,:“虽然准备不足,必要的礼节不能废,拜师贴还是需要的,但时间仓促,不能尽善尽美了。”
郝长安待各位长辈各就各位后,开始走拜师仪式流程:请祖师—请三师—请宾朋—请恩师—读拜师贴—敬师茶—上师礼—师还礼—拜三师—谢宾朋—书师贴(老师和三师在帖子上签字)—记宗谱—拜祖师—礼成。
当苏文峰拿着写有恩师名讳,三师(引保代)名讳的帖子时,还无法相信这个事实,就在上周他还琢磨着拜师的事情,今天就实现了,自己的名字记录在相声宗谱中了,真是“人有旦夕祸福”啊,世事无常。
苏明辉无疑是在坐的人中心情最复杂的,他招呼着大家到附近的一家餐馆用餐,大家也没推辞,都知道这是应有之义,也是拜师的一部分。
今天赵老很高兴,嘱咐大家吃喝完后回院子还有后续的事情,大家纷纷询问什么事,但老人卖起了关子,大家虽然很纳闷,在酒桌上都没有探究,反正一会儿就会揭晓,而且大家也都不是贪恋吃喝之人,就草草的裹腹之后,回转“雅静轩”。
待在中堂坐好,赵峥度环视大家,说道:“拜师仪式算完事了,文峰,再给你隆重介绍一回儿,这是你汪雪颖师叔,她是我评书门的师妹;你高仁怀师叔就不用我多介绍了,他也是光拜师没说相声的代表,从事的是曲艺理论研究,在曲协工作。”
高仁怀马上接过了话茬:“现在已经不在了。”
苏文峰看赵老等人的表情都不吃惊,这说明他们都有预见。
赵老只是轻叹一声,接着介绍:“这位呢,你也得喊师叔,他相声和我是同门,但没成啥气候,操琴可是在帝都赫赫有名,他可是进过大内的,以后想学琴了,去找他。郝长安是你汪师叔的大弟子,那是小涛,你汪师叔的儿子,他可是能折腾。旁边那位是你师叔的爱人,禹思源,你喊叔,他们家是做生意的。”
“留下大家呢,一是想叫大家看看文峰的本事,二来呢一会儿大家再做个见证。”
“文峰,别藏着掖着,亮亮底吧。”
“师父,各位师叔,师兄,您各位安坐,弟子致致诚诚给您表演点拿手的东西,请您各位指教。”
接着苏文峰将【游西湖】【同仁堂】【福禄寿喜】【绕口令】全部唱完,每唱完一首,大家都由衷的叫好。
接过郝长安递过来的水喝了几口润润喉咙,苏文峰接着说:“前面都是唱功,下面这段可不一样。在想当初,”
刚一开头,赵老、高仁怀异口同声地说出:“八扇屏”。
“在想当初,唐朝出了一位粗鲁人。此人复姓尉迟,单字名恭,字敬德,保定山后刘武周,日抢三关,夜夺八寨。自秦王夜探白璧关,敬德月下赶秦王,打三鞭,还两锏,马跳红泥涧。自降唐以来,征南大战王世充,扫北收服皮克能。跨海征东,月下访白袍。唐王得胜,班师回朝,那敬德因救白袍,在午门外拳打皇亲李道宗,打掉门牙二齿。唐王恼怒,贬至田庄,后来白袍访敬德,那尉迟恭正在船头独自垂钓,忽听得身背后人又喊,马又叫,言道:“吾乃征东薛平辽,特来此地访故交,你我金殿去交旨,保你为官永在朝。”敬德闻听言道:“将军不要认错,吾乃山野村夫,耕种锄耕一粗鲁人也。”
第11章 拜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