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7章、尘埃落定(1)[1/2页]

将门悍妻 不倒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日暮西沉,天边的云彩呈现出瑰丽的色彩,仿佛被稀释的鲜血染红般,透着诡异和冷峻的美,可惜这等美景却无人欣赏。
      此时的京城已被太子牢牢掌控,每一个出入口都重兵设防,关卡重重,整座京城被围得像个密不透风的铁桶一般,连只飞鸟都无法进出。
      再看坐落在京城中轴的巍峨皇宫,此刻同样被包围得水泄不通,五万边卫军外加十万禁卫军将这里重重包围。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闪着嗜血残酷的光芒,宫墙上的一些士兵见了,不由惊恐地咽了几口唾沫。
      如今依然留守在皇宫的这十来万兵将都是肃王的和高家的亲信军队,尽管他们明知城门已破,只要太子一声令下,这些铁骑精兵就会踏平皇宫。
      但他们只能战不能降,哪怕心中再害怕,哪怕要战死到最后一刻也不能轻易将主子许下的大好前程拱手相让。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肃王养了他们多年,现在是回报主子恩情的时候了。
      金銮殿内,一片肃杀之色。身着龙袍的肃王神情严峻,眼角透露着一抹阴郁,看着底下面色各异的朝臣,从鼻腔里轻哼出一声冷笑。
      这时,从殿外传来了此起彼伏的金号吹鸣之声,沉重而浑厚,一声接着一声,像鸣奏哀乐似的,听上去晦气地很。
      文武百官却是齐齐朝紧闭的殿门看去,每个人眼中都带着莫可名状的狂热,那是一种对生存本能的强烈渴望。
      大家都知道,号角已经吹响,意味着太子已经带兵攻打宫门了,想来接近尾声的这一场夺嫡之战,究竟鹿死谁手,应该很快就能见分晓了。
      皇墙之外,人数众多的两军混战在一起,远远地看就像是密集的蚁巢般,震天的呼喊声响彻在皇城上空,留在人们的心中,久久不散。
      不多会功夫,青石铺就的道路上已是血红一片,尸体越堆越多,越叠越高。然而却依然不能阻止太子的军队踏尸向前,向皇宫步步紧逼。
      每隔一段时辰,就有宫人跑进金銮殿跟肃王汇报战况,每听一次,肃王与高太尉的脸便要黑上一寸,当太子的人马冲破第三道宫门的消息传来,这对翁婿的表情俨然可以称之为森冷了。
      当那些朝臣们暗暗欢喜各自想好退路之时,谁也没料到,一场屠杀突如其来,金銮殿内顿时血流成河,哀尸遍地。
      御林军手中的刀起起落落,肃王癫狂似着了魔的笑声回荡在宽广的金銮殿内,犹如夺命魔音。
      “哈哈哈……众位爱卿既与朕作了这么多天的友爱君臣,如今朕要走了,很是舍不得你们,不如你们先到黄泉底下为朕探路,咱们到了地府再来续这君臣之情吧。哈哈哈……”
      殿中尚存余息的百官们震惊地看向王座上状如疯癫的肃王,心里涌上了极大的恐惧。
      肃王分明是魔障了、发疯了,要拉着他们所有人陪葬哪。他这是心有不甘,想要把百官杀光,给太子留下一个空空如也的朝廷,让他当一个光杆皇帝。
      众人回过神来,谁也不愿做那待宰的羔羊,纷纷站出来抵死反抗,拼命向殿外冲去,只为求得一线生机。
      肃王冷眼看着朝臣们的垂死挣扎,胸腔里只觉一股莫名的快意,这是他送给太子的最后一份“大礼”,不知道当他看到金銮殿里躺满了文武百官的尸首时会是何等表情,必定十分有趣,只可惜自已看不到了。
      仰头畅笑几声,再低头时,肃王却突觉鼻酸,眼角不免沁出些水花。
      皇位明明就在眼前,看上去唾手可得,为何老天就是不肯给他呢?他究竟哪儿不如太子了?
      太子不过一个出身低微的宫嫔所生,为何父皇要如此看重于他,却对自己这个处处优秀样样拔尖的儿子视而不见?
      他记得从前父皇曾经夸过他有帝王之质的,若非如此,他怎会心生遐想,以为父皇有意传位给自己呢?为什么后来父王却改变主意了呢?
      难道这就是天命吗?他不服啊,真的很不服啊……
      “高爱卿,这儿就交给你们父子了,朕要去贤德殿陪母后了。感谢岳父大人与舅兄一直以来对朕的提携与扶持,可惜我无能,负了你们所望。到了地底下,咱们再做一家人吧,届时咱们也能与慕雪爱妃合家团圆了。”
      肃王彼时真情流露,声音微微哽咽,带着无尽的悲怆,离去的脚步竟是踉踉跄跄,全无君王之风。
      高家父子见状,只能暗叹一声,摇头认命。
      这就是波谲云诡,瞬息万变的朝堂,前一刻他们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弄臣,下一秒或许就要身首异处。
      若要问后不后悔?肯定是不后悔的,这条路是早早就注定好的了,一开始就没有退路,只能说时不待我,奈何人不胜天啊。
      外头杀声渐近,高太尉拍了拍嫡长子的肩膀,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只见高慕恒脸上露出惊讶万分的表情,而后在父亲的殷切目光下,终是含泪点头。
      高太尉笑得一脸欣慰,像是完成了重大遗愿。
      高家没有退路可行,但并不是没有后路可走。他死了不要紧,只要能给高家留后,不至灭子绝孙,他愿意拿高家百年基业来换。
      而他开出的条件,相信任何人,尤其是日后要登基成为新帝的太子殿下更是无法拒绝这样的诱惑。
      说到底他和肃一样都是机关算尽的之人,高太尉起兵之前就已为儿子留好了余地,断不会为了肃王真的赔上全族。
      肃王虽知老丈人的老奸巨猾,却也没想过他在暗地里还是留了一手,他还以为自己对高家的情况早就门清了,若是被他知道太子登基后发生的事儿,恐怕他非得气地从棺材里跳出来不可。
      从偏殿离开之后,肃王在一队死士的护送下逃往了贤德殿,他要在那儿与太子等人做个最终的了断。
      眼下,贤

第217章、尘埃落定(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