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6章、破城[1/2页]

将门悍妻 不倒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皇宫内外被重兵把守着已经过去了好多天,被“软禁”在里头的朝臣们完全被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根本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只能偶尔从肃王的脸上和他的情绪中窥探一二。
      他们只知道这两日肃王的心情很不好,似乎是在太子手底下吃了败仗,于是免不了又有人成为了出气筒被拖出去斩首示众。
      肃王偶尔也会到贤德殿逛逛,放一放狠话,每次被他盯着看时,聂含璋总觉得对方的眼神阴森森的,像要吃人似的,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惹毛了他。
      其实她进宫以来一直十分地安份,可以说是相当配合的一个人质,半点麻烦也不敢找,因为她不想惹怒对方而伤及自身和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这一群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想要自救基本是不可能的,若是鲁莽行事只会死得更快。她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招惹对方,安安静静地等着人来救。
      似乎在座的众位跟她都有一样的共识,大家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看上去倒不像是被软禁的,而是来到皇宫“度假”。
      外头战火纷飞,打得昏天暗地,她们在宫里头两耳不闻窗外事,倒也落了个清闲,若是被聂含璋和席老夫人知道席枭带兵正在攻城,心里只会更不踏实。
      宫外的战况确实是愈发激烈了,席枭等人乘胜追击,接连着带兵又挨个跑去骚扰东门、南门、北门,每一次都打一遍换一个地方,搞得对方是防不胜防。
      西城的守将和士兵们都摆好了姿势等着他们来攻打,结果人家却调转枪头跟别人玩去了,席枭的这种打法着实把敌方弄懵了,根本猜不透他到底想干嘛。
      按理说,禁卫军军营就扎在城西的凤鸣山下,当年先帝就是为了防止兵变和外敌侵入,特意把城西这片土地列为军事秘地,禁卫军军营算是一座城中城。
      现在他们为何要舍近求远,不专心攻下西城直接打进宫门,反而要绕个大圈子去攻打毫不相干的其他三个城门呢?这不是浪费兵力和时间吗?
      肃王的参谋们商量了大半夜,一致认为席枭不按常理的策略是在挨个试探各个城门的守备和兵力,然后再选一个最弱的来攻打。
      大周朝近二十多年一直都过着太平盛世,朝中的风气逐渐变得重文轻武,驻京的武将们多不上场杀敌了,更少有人与席枭打过交道,稍微了解他的关山已经被撤职回家了,就更没有人猜得懂席枭的用意了。
      这已是目前他们能想到的,最合理的一种解释了。
      于是,肃王又从各处抽调了十万兵力去巩固几座城门,防止参谋们所说的假想演变成真。如此一来,原本打算用来镇守皇宫的兵力一下子削减成了八万。
      他们认为只要守住城门,不让太子和席枭带兵进城,就打不到皇宫来,在这期间,他们就可先下手为强,正式对外宣称太子已死,肃王继位登基的朝廷公文,从舆论上便能占得主导优势。
      反正老百姓又不知道真相,他们并不关心太子的生死,也不关心到底是谁坐上了龙位,只要不打战,依然能过太平日子,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都一样。
      也不知道是哪位朝臣和参谋给肃王出了这么一个昏招,他竟敢觉得十分靠谱,当即拟了一条“圣旨”,让宫人出外敲锣打鼓地宣布新帝登基的消息,并大肆张贴上位公告,生怕人们不知道。
      如此一来,肃王觉得自己不仅在金銮殿内、百官面前登基了,也在万民的眼中登基了,这就算是名正言顺了。剩下的只要弄死太子和席枭那批人,他这个帝位就能坐踏实了。
      肃王想先入为主占个先机,这并什么错,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与西夷国君通敌叛国的罪证就捏在对方手中,他这么大张旗鼓地宣布继位,视太子为无物,太子怎会让称心如意。
      肃王这么高调的做法,恰好给了太子一个发难的机会,一个向全天下公布肃王罪证的机会,凭借着这个有力罪证,太子想要翻身易如反掌。
      原本太子顾及着皇家颜面,不愿让先帝威名蒙羞,将同父异母的兄弟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可既然对方不仁,他也只能不义了。
      在肃王发布继位声明没两天,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就贴满了关于肃王与西夷国君秘密来住的秘函拓本。
      与此同时,太子亲笔写下了一封“声讨檄文”:
      声讨肃王勾结外贼、通敌叛国,并意图谋害亲兄、谋朝篡位诸项大罪。如今太子得幸归来,承蒙席枭、容延等忠臣守护,欲拔乱反正,劝诫朝臣和百姓擦亮眼睛,不要轻信奸人、认贼作父,更是奉劝士兵们不要为虎作伥,自相残杀。
      肃王在宫中闻讯暴跳如雷,在看到那些秘函拓印本时,他笃定必赢的心开始慌了、乱了。
      纵使他派出人手日夜巡逻稽查,将自己的罪证和太子的声讨檄文从一面又一面的墙上撕下烧毁,但第二天照样会有新的张贴上去。
      “战乱”期间,老百姓们虽然很少出门,但偶尔总要出门补给粮食,难免就会有人看到,看到之后他们

第216章、破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