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门中,百官各自竖着耳朵。站得比较远的官员已是完全听不到上边的人在说什么来,全得等着宫人将话传下来。因此,在后边的官员也未能感受到前边的紧张气氛。
皇上的话说在前边了,杭州的事情将要一件件梳理下来,就是要将杭州的事情都给分清了责任了。
多少人在看这个热闹。
杭州是明王的封地,偏偏明王把杭州的事情忘得七七八八,连他托付杭州之事的沈双玉都不记得。如今要把杭州事情说清楚,无异于就是在早朝上审沈双玉了。
皇帝跟沈双玉的五日之约并不是什么秘密,满朝文武几乎都知道这个事儿了。就是有五日可以去给人准备,又能准备多少东西呢?尤其是沈双玉还是一个女子,没有明王的势力,她难在京城中行走,更别说是调查了。
先是命案。
几十条人命,在明王去到杭州前就发生了,只不过当初明王在的时候,不过一三条人命,便以为只是普通的凶杀。而到了后来,一起命案一夜之间便是十几条性命。
沈双玉呈上了卷纸,她呈上的卷纸是本该在杭州州府存档的,嫌犯画押了的卷纸。
卷纸上白纸黑字,在下面签字附证的人有好几个,沈义的大名赫然在列,宁知州是其中一个,当时沈双玉只写了一个草书的“沈”字,落的是明王的印玺。因为那时候,她身为管事已经走至人前了,所以才会落一个“沈”字,而非明王之名。
沈双玉垂眸看着地上的石条,道:“彼时以为嫌犯只有一人,遥城县丞沈义便了结此案。也因此,巡逻之事有所松懈,没想到,此时还会有第二个嫌犯。”
因为第一个嫌犯就已经让人感到十分意外了,一个童颜之人,因为没想到长得人畜无害的人竟然会上心狠手辣,手段惨烈的杀人凶手。
第二张卷纸上,就是第二个嫌犯——智力低于常人,可力气却异常大的痴儿匡固。
而匡固此事又牵连到了疫病的事儿。
“匡固此人,智若幼儿,若是对他好的,他便会义无反顾的帮其做事。臣女着人去调查过了,第一个凶手,那童颜之人曾经施舍过匡固口粮,也可以认为,匡固是因此杀人。而匡固又与疫病之事分不开干系。”
皇帝看过了沈双玉呈上去的卷纸,随手拿给禹乐,禹乐就将卷纸往下传,首先拿给了丞相。
“哦,分不开干系,此言何解?”皇帝动了动身子,换了个姿势问道。
沈双玉道:“杭州前通判姓莫,单一个‘明字。莫明在杭州时,政绩不出众,可也规规矩矩,令臣女意外的,是他吩咐了在长云酒楼做活的婆子,将得了疫病之人用过的器皿给其他人用,匡固偶然见到,因为是痴儿而没人在意。”
丞相看过了卷纸,又传给下一个人。一人接着一人,卷纸就传阅起来了。
从沈双玉走过他身边,
第543章 在朝堂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