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我即将被逼的匍匐爬行的时候,眼前终于看到了甬道的出口,我憋着一口气,几乎是手脚并用着快速冲出了洞口。
眼前不是我想象中的石室,而是一座宏伟的大殿!
大殿的平面呈长方形,进深少说有四十米,开间也在十米以上,十二根直径两米、表面打磨得光可鉴人的立柱分作两列,齐刷刷向大殿的深处排了过去。
石柱从地面一直通到深邃幽暗的穹顶,不知道有多高,也看不清穹顶的样子。
身体一离开那逼仄的甬道,顿时感到豁然开朗,一片开阔而深邃的空间,让那束缚着我身心的压迫感顿时毫无阻碍地全部释放出来!
可是那种释放之后的轻快感转瞬即逝,眼前这座大殿,与我身后的甬道形成极为强烈的反差,刚才因为压迫而收缩的心神,不仅没有因为空间的骤然变大而膨胀、轻快,反而有种自惭形秽的卑微感。
有那么一瞬间,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站在这座大殿之中,自己就像是一只蚂蚁,茫然无措地举目四顾,孤独、恐惧、不安都像潮水一般向我涌来。
这时我想起大学时选修的建筑美学课,那位建筑系的教授在讲到建筑与心理的时候,拿紫禁城太和殿举了一个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例子:
过去大臣上朝的时候,从皇城进入宫城,再从宫城指定的道路走到太和殿。
而大臣们所走的那条长廊,相对于太和殿来说,必定是狭长、低矮而且压抑的。
由于这种压抑的环境,那些大臣们在这段漫长的路途之中,在心理上不知不觉就会受到长廊的影响,把人的傲慢之气、暴躁之气、浮躁之气通通磨光,从而变得平静、温顺,继而变得自卑。
接着大臣们终于穿过那条长廊,豁然走上太和殿前宽阔的广场,又会被巨大雄伟的太和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不仅自卑感、渺小感更加强烈,还会油然生出一种臣服和敬畏的心态。
此类的建筑形式上,充满了强烈的心理暗示,也就是所谓的“欲扬先抑”。
而那皇帝,就坐在太和殿中,安然等待着这群,刚刚被这伟大的建筑艺术所洗礼过的、卑微顺从的奴才们。
这就是建筑的艺术。
而我经过的甬道、大殿,显然也是用了类似的技法,刻意营造而成。
想通了这一点,这座建筑给我带来的心理暗示立刻就消除了许多,我重新振作精神,鼓起勇气向大殿的深处走去。
这座大殿整体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没有任何装饰,两边靠墙的地方各放了一排一人高的铜制烛台,烛台上都插着尚未燃烧过的,手臂粗细的红烛,其余便没有任何摆设。
我穿过十二根立柱,走到大殿的最深处,只见眼前出现七级台阶,台阶上是一座宽大的石台,一张足够一人横卧的石造龙椅横在石台的正中,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整座大殿。
从石阶到石台到石椅,全都是由岩石整体凿空出来的,与整座大殿连为一体。
当然了,石造的龙椅上空空如也,我像是着了魔似的,走到那龙椅前方,转身坐了上去。
就在我屁股沾上龙椅的一刹那,忽然间死寂一般的大殿仿佛活了过来,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从下方一浪一浪地向我扑来,巨大的声浪充斥着我的耳膜,震得我脑袋嗡嗡直响。
我骤然吃了一惊,条件反射地站了起来,那股声浪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我自己的耳膜还在嗡嗡作响。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自稳定心神,重新坐了下去。
毫无意外的,呐喊声重新活了过来,充斥着大殿的每个角落。
我按捺住剧烈的心跳,仔细地辨认着那些声音,这其中有咒骂,有争吵,有喊杀,也有惊叫,一切的一切只有一个字能形容,那就是乱!
这时我的耳边忽然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轻轻地说:“勋儿,我们走吧。”
我下意识地问道:“去哪里?”
那女人的声音说:“去我们该去的地方,这里……本就不属于我们,走吧,娘已经厌倦了。”
接着我就听见两个沙沙的脚步声,离开了龙椅,然后绕到了我的身后,接着那脚步就消失了。
我下意识地向身后看去,只见那里有一扇十分隐蔽的小门,颜色纹理材质和周围的石壁完全一样,如果不是细看,根本就不能发觉。
我站起身来,耳边的声音再度消失了,我绕过龙椅轻轻推了推那扇小门,听得“咔咔”两声,小门居然十分轻易就被推开了,露出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
房间里有榻有床,香炉灯盏、屏风蒲团,应有尽有,好像是一个休息室。
即便如此,那房间依然十分朴素,没有华丽的装饰和色彩,只是两边墙壁上,画着八幅壁画,线条简约而生动,正在无言地述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第七十七章 大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