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道子,深不可测。
简单八个字,道尽了对京大领队的一切,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从比赛一开始,留云就没有发表过太多的意见,一直安安静静,阳光挥洒在其身上有一种奇特的魅力。
不与世争,清静无为。
冥冥之中暗合道家的修身养性之道。
可是,是真的吗?还是这一切都是刻意为之,是假象,为虚幻,是这个深不可测的道子故意做出来迷惑众生的样子?
我摇摇头,将脑海中的杂念剔除,连百晓生弓虚长都不知道我怎么可能知道,所有的臆想都是高屋建瓴,空中楼台,是推测,不真实。
而这时候,茶艺开始了。
魔都和京大都是女子,至于江南学院,自然只能是刘诗诗了。
茶艺和琴棋书画一样,是华夏国国粹,而且相对来说更为讲究。
起源之初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有着相当的历史渊源。
而茶最开始,是用煮的形势。曾有诗人薛能《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黄。”
便是指煮茶时在其中加入盐巴和生姜,这样口感更丰富和具有层次(流景试过的,确实别有风味)
直到明代起开始流行泡茶。
而功夫茶,说起来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学,追究其本质也就是用水泡茶。
但是却精细到了极致,茶水的温度,茶叶的舒展程度等等都会决定出茶的口感。
此时的刘诗诗,将手洗净,拿出自带的一套茶具。
而不同于刘诗诗,魔都和京大的两位女子都选择了比赛的专用器具。
我轻轻摇头,对最后的结果如何虽然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事情上,刘诗诗已经丧失了参赛权。
“唉~未战先怯于人,没有希望了。”说话的人是蒋休,正摇头晃脑,对刘诗诗评价道。
李千柔轻轻点头附议,我则是内心一阵叹息,蒋休说的何尝不是我想说的,茶艺一道,虽然泡茶的器具,甚至茶叶还有泡茶的水都能影响口感。
可那要看什么情况下,这种地方,京大和魔都的人都选择放弃自己专用的器具而选择比赛茶具,便代表内心有着极大的自信。
即便是最普通的茶具,也能泡出最好的茶来。
毕竟,泡茶最重要的不是茶具,而是人,若是连这点心态都没有,根本不用比下去了,对内尚且如此,对外呢?
不过很明显,刘诗诗家庭不错,父亲更是西洋乐系的院长,思想观念不一样,不过这也不能说她一定输了,只是这样的方式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即便赢了也胜之不武,不光彩。
不过刘诗诗没有察觉到这些,而是自顾自的清洗着茶具。
我眉头皱起,觉得有些奇怪。
“刘诗诗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我出口问道,有些疑惑,毕竟京大和魔都的人都是放着矿泉水,还是农夫山泉。
蒋休面带着嘲笑说道:“这泉水是京城天山上的一处天然泉眼来的,两个小时便送到了这里,而且是人力运输,甚至装水的木盆都是新鲜砍伐的翠竹做成,半点人烟气息都没有沾。”
我眼睛一瞪,不禁有些发直,该说刘诗诗不愧是刘诗诗吗?家里巨有钱,到底还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此刻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这刘诗诗说不定真的能赢。
虽然泡茶的人最重要,但是量变产生质变,有些事情累积到一定程度那是很可怕的。
举个例子,就像现在某些很重要的升学考试来说,像我这样的山村学生,唯有倾尽全力于千军万马之中过独木桥,在无比庞大的压力中前行。
但你实在是挡不住别人用钱生生的砸出一条路来。
此刻的刘诗诗便是如此。
我眸子看着刘诗诗正在清洗的小铜炉,很古朴,有岁月年轮的痕迹,但是重点不是铜炉,而是铜炉下的小黑炭。
据蒋休所说,那些小黑炭都是名贵的海南黄花梨烧成的,并且一点油烟都不能沾上,直接空运过来的。
我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这种豪华装备,简直是氪金到了极点。
不过京大和魔都的两位女子仍旧面不改色,像是一切都没有看到一样,各自清洗着茶具。
然而还有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在拿出茶叶的时候,京大和魔拿出的是陈年普洱,虽然不是最顶级的云南冰岛,但是也是上了年份的好茶
第七十一章 大红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