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八章 夜半访客[1/2页]

道魂 我是杜修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庆和不愧是警卫出身,高度的敏锐使得他在睡梦里机警的醒转过来。他一跃而起,像一只灵敏的狸猫,警惕的半蹲着,聆听着外面的动静。踢踏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听得出来,那人的脚步很是沉重。是的,在这滴水成冰的大漠夜晚,没有帐篷的御寒,能活着就已经是幸运。
      脚步声在帐篷外停滞了,听到的只是沉重如山的喘息。我们几个人都已经坐了起来,惶惶然如临大敌。李继洲甚至已经把他那把八一杠抄在了手里,并且咔嚓一声拉响了枪栓。
      不一会,那脚步声又重新响起,听那渐渐清晰的程度可以知道,那是冲我们来了!
      是敌是友?
      我们的眼睛已经适应了黑暗的环境,都齐刷刷的盯着帐篷入口的那块舌头帘。只见一道苍穹的亮光划过。门帘被撩开了一道缝隙,还没等我们看清楚来者的真面目,王庆和向起一纵,一个侧踢,就听见门外立时传来一声痛苦的嚎叫并伴着飞出去落地的闷响。
      王庆和就势一个侧翻,早已跃了出去,我们几个也随后跳了出去。
      我们可以想象,王庆和这一脚有多大的力度,在距离帐篷一丈开外,一个人正在痛苦的呻吟着。
      王庆和大步走上前,一把拎起地上的黑影道:“你是谁?来干什么?”
      那人几乎被王庆和拎起了地面,艰难地说道:“放下我,我不是坏人,我们遇见了危险,是来这里求救的。”
      葛秦鉴走过来道:“先把他弄到帐篷里,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等把蜡烛点着,我们这才看清,这个人五十来岁,满面疲惫,一脸倦容,身上还有几处伤痕,不知是在外面长时间冻的,还是被王庆和这一脚踹的,这个人哆哆嗦嗦的战栗个不停。
      当他看到葛秦鉴挎包上还有半块晚上未吃完的馕时,竟然两眼放光,一跃而至。站在葛秦鉴身后的李继洲也是好身手,一个下劈腿,早将这人踹倒在地。而这人也似乎是饿急了,竟然忍着疼痛爬到那块馕前,抓住就往嘴里塞。
      李继洲又要动手,但被葛秦鉴阻止了。这人几口就消灭了这一小块馕,因为吃狼吞虎咽,噎的他几乎翻了白眼,葛秦鉴还让王庆和倒了一杯热水给他。
      等这家伙吃罢喝足,便感激的向我们作了个揖,然后便一屁股坐在行李上,喘了几口气道:“谢谢大家,我总算活过来了。”
      葛秦鉴也挨着他坐下来,说道:“你怎么会出现在这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从兜里掏出一盒石林烟,分别给我们几个人散了一圈,自己又站起身在蜡烛上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仿佛稳定了心神,这才回答葛秦鉴道:“我们是来探险的,迷了路……”
      葛秦鉴看着他的脸,笑道:“你是摸金校尉还是卸岭门徒?”
      后来当我问起葛秦鉴是怎么看得出他是盗墓的,又如何看得出他是卸岭一脉的时,葛秦鉴说,因为经常沾染尸气,自古盗墓的手上都会严重的蜕皮,这不是药物所能治愈的。而卸岭一脉手段最低最低,所以直接接触尸气的次数也最多,看这家伙手上已经白纷纷的一片,不属卸岭又是什么?
      自古职业盗墓者,按行事手段不同,分为四个派系,发丘、摸金、搬山、卸岭,盗墓之事古来以有,追根溯源,自项盗秦后,历二十三朝,天下无不发之冢,世间朝代更替,穴地掘冢之辈多如牛虻,按其动机、手法、宗系区分,不外乎发丘、摸金、搬山、卸岭。
      发丘摸金之辈,始于后汉,实皆一脉,摸金秘术,“易”字当头,生生变化为“易”,天地之大德日“生”。南宋末年以来便无“发丘”之说,并称“摸金校尉”。以易学五行之理分金定穴,多存立身济世之心,或三两人,或三五人结为一党,无师徒传承之名份,唯以发丘印,摸金符、寻龙诀等物为凭,进退有章,攻守有法,盗亦有道,鸡鸣灯灭不摸金,盗不离道,敬鬼神而远之。
      搬山道人一支,始于西域孔雀河双黑山流域,其辈皆同宗同族,平日多扮游道方士行走天下,不与外人往来相通,特立独行,能人异士辈出,盗遍世之大藏。有不知其意欲何为者,谓其:“搬山道人发古墓者,以求不死仙药也。”搬山道人善独门“搬山分甲术”,此术可细分为“搬山填海术”和“分山掘子甲”两门,合称“搬山之术”,历来密不外传。其辈寻藏盗墓,无不以“搬山异术”为行事之根本,搬山虽属异类方术,然其中所涵盖诸般方技、法门、诀语,却并非以《易》为总纲,故与摸金校尉“风水秘术”之渊源截然不同。
      卸岭之徒最众,始自汉末农民军盗发帝陵,众力取利,分赃聚义,人数少则成百、多可千数。平日分散,各自为匪为盗或为官军,盗墓者中半官半匪者皆属此辈,彼此间消息相通,中有盗魁,一呼百应,逢古墓巨冢,则聚众以图之。其行事不计后果,大铲大锄、牛牵马拽、药石土炮,无所不用其极,其辈所盗发之冢,即便斩山做廊、穿石为藏、土坚如铁、墓墙铜灌金箍,亦皆以外力破之。
      发丘、摸金、搬山、卸岭,便囊括了世上以“风水、方术、外力”来盗墓的这三大体系,简言之可作“理、技、物”,也完全涵盖了盗墓之辈“济世、寻药、求财”这三种动机,余者皆民盗散盗,不乏鸡鸣狗盗之流,泥沙混杂难成气候,不足立说。
      那人一怔,脸一红,随即干笑两声道:“兄弟莫非也是同道中人?那实不相瞒,咱是靠蛮力发家的最落魄的卸岭一

第二十八章 夜半访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