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嘉峪关不久就到了敦煌。知道敦煌,还是在初中课本的地理书上知道的,是莫高窟把这个被就称“沙洲”的不毛之地,捧向了全世界。敦煌是一座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敦煌气候属于极地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3℃,7月份平均气温24.7℃,1月-9.3℃,全年干燥。此时已至腊月,气温愈发低落起来,我们即便穿着棉衣坐在车里也感到寒风顺着裤腿脖领肆虐的钻了进来。难得的是,我在这里平生第一次见到了骆驼。那家伙比村里的马个头不小,甚至还要高出一些,背上的两个大疙瘩多数被磨掉了毛,裸露的驼皮向黄油纸一样的恶心。只是这家伙比马和骡子要温顺多了,从它慢吞吞的走路步速和温良谦恭的眼神就可以看出来。
吴莫离也很是兴奋,大叫着沙漠之舟,沙漠之舟!王庆和也表现出激动的神情,嘴里喃喃着曹岑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我不仅问道:“王大哥,你也知道这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啊?”
王庆和笑着:“我在酒泉当了五年的兵,这里的黄沙埋葬了我一千多个沾满血泪的青春!”说到这里,我分明看到他的苦涩笑容里分明闪烁着对青春逝去的恋恋不舍。
哦,怪不得,他对这道路比较熟悉。
再走就进入了xj境地,此时横亘在眼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沿着祁连山脉直达沙漠腹地,属于捷径,但捷径的弊端是崎岖难行。再有就是顺着哈密,过了火焰山,再过石河子,也就到了。路途虽然平坦,但要多走上千八百里路。
说到火焰山,这可不是我们要找寻的地方,虽然它正是孙悟空当年三借芭蕉扇灭火的地方,但葛铭和书秫秸秆所绘制的地图上说的却是罗布泊。从312国道远远望去,火焰山像是一座红色的山脉,那是由红色的砂岩构成。火焰山和罗布泊都属于当时的哈斯哩国,楼兰古国就是他门的前身。
至于为什么孙悟空的金箍棒不在火焰山而在罗布泊?当时的葛铭是这么向葛秦鉴解释的,火焰山性属火,而罗布泊属水,金箍棒本来就是大禹的定海神针,隶属阴,属水性。应当在罗布泊。
我们经过商量决定尽快赶到罗布泊,用来适应那里的环境。在进入沙漠腹地之前,李继洲和王庆和在附近的部队住所筹足了足够我们吃俩月的食物和清水以及柴油。我们来时,将军就已经和x省的军区司令打了招呼,要为我们提供一切必需的帮助。所以,对于给养,我们几乎是对此是毫不费心。
在颠簸了几天之后,偶尔有一两个帐篷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我们北方对这种东西很是陌生,在这里见到也是无比的新奇。
只是在这荒凉的戈壁之上,如何会有零星的帐篷,我们却不得而知。倒是王庆和淡淡的解释道:“这是一些土耗子!”
耗子,我们当然知道,就是老鼠呗。可是在前面加了一个土字,那么意义就完全变了,因为,王庆和说那是一些常年地下生活的人。在地下生活的人?我不解。
吴莫离追问道:“那是啥人?在地下没有阳光能活吗?”
王庆和道:“他们叫做土耗子,就是靠在地下打洞为生,专门攫取地下的宝贝,再到市场上换些钱花。”
吴莫离一惊,脱口道:“那不是盗墓的吗?”
王庆和笑了笑不再说话。
吴莫离兀在嘟囔道:“这可是违法犯罪的活计……哎,你说这下边都有啥啊,有金元宝吗?有僵尸吗?有没有机关?”
吴莫离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看得出这家伙对这所谓的土耗子充满了好奇。
越往西北,人烟愈少,后来几乎除了远远的几个像蘑菇一般的帐篷外,再也没有一户人家了。
此时,已经到了距离罗布泊几十公里的一处凹地。这里相对干燥,也比较背风,今晚我们就决定在这里宿营。
&nb
第二十七章 沿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