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拉开积案列表,时间排序了一下,最早的案件甚至能追溯到19年前,都快过追诉时效了。
最早的一件案件记录表,委托辩护阶段,侦查阶段,委托人,魏英红,报案时间2001年7月3日,与嫌疑\/被告人关系,陌生人......
是一宗抢劫刑事案件,魏英红当年还是个四十五六岁的中年女子,做着小生意,案发当天从银行取了两万现金准备给供货商结货款。
哪知道人在路边上走着,正打着电话呢,嗖一下子过去一个摩托车,上面的劫匪一把把她的包和手机抢走了,摩托车没有号牌,劫匪戴着头盔,穿着黑色的衣服,摩托车是红的,往陈柳路开过去了,魏英红提供的信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了。
明显是两个有经验的惯犯,不管是抢劫路线,抢劫目标,还是逃跑路线,都做了精心规划。
当时目击证人也少,监控也不发达,逃跑路线也不能确定。
所以连嫌疑人的相貌等基本信息都没有,立了案,刚调查完第一阶段就成了个积案,毕竟警察也不是神仙。
马上都过了20年追诉时效了,这种案件算是彻底废了。
陈晓峰一个一个的往下翻,最早的一批好多连嫌疑人都不清楚,陈晓峰看得直摇头。
能留在这成为积案的哪个都不能轻易侦破啊。
有了,网上在逃人员。
这些就是有嫌疑人身份信息的,得知警察要来抓自己就跑路了,找不到,也只能把身份信息挂网上了。
不过以前可没有现在的技术发达,很早以前都是用的局域网,各个地方的派出所信息没有共享,这些嫌疑人在一个地方犯罪,报警人在当地报案,立案后只有当地警方能看到,所以就只有当地通缉。
时间一长,当时的案子成了积案之后,案件也被遗忘在积案库了,他们的信息也还停留在局域网这一层,去了别的地方还是看不到。
所以这些嫌疑人都是本地犯完案逃到外地,有的还利用这个漏洞多处作案,最后找个没去过的地方正常生活。
市公安局现在也还有只有当地通缉的,因为最近二十年网警都换了好几批了,最坚挺的老人还剩张警官在这。
老人没空,新人不会,所以没有人处理这个问题。
好在从十年前就已经全国共享信息了,所以这些没共享到全国通缉的大概都是十年前之前的嫌疑人信息。
在这个时间条件的限制下,还有800网上在逃人员不清楚有没有全国通缉,这道验证检查就是个很麻烦的东西。
因为这个网上在逃人员查询系统的所有数据都在十二级防御网下保护着,陈晓峰他们要上传的话只能手动录入信息,一个一个的上传,而且毕竟是全国通用的,所有人都能扫描上传的话,那数据入口还不直接被挤爆了。
因为数据过于庞大,这个网上在逃人员查询系统要和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身份比对,龙国15亿人口,这个比对就不是电脑能完成的,必须有服务器计算能力的辅助。
一般的公安局用的是别人的服务器就不说了,只是租用服务器作为一个中转计算,都没有直接使用服务器的资格。
就算是陈晓峰他们局有,但是这服务器搭载了太多东西,已经抽不出计算能力来专门给你算这个东西了,除非把其他服务停掉一部分,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还有一个一般人接触不到的行业,解决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那就是超算中心,他们的服务器就什么都不搭载,零件也是特殊搭配,专门使用服务器超强的计算能力来处理各种数据,一般只有科研部门在经常使用,还面对社会开放,不过价格嘛,个人是难以承受的。
“晓峰,早啊。”杨绛也来上班了,路过陈晓峰旁边就看到他在看这些积案了。
年轻人血气方刚的,昨天封了一天色情网站肯定是顶不住了,哈哈,杨绛心里都笑出声了,不过他肯定不会说出来,谁还没年轻过呢。
“早啊,杨叔,来得正是时候,我刚还想去问组长,这个积案里面的网上在逃人员已经全国通缉了么,还是说只有地方通缉。”陈晓峰想到了抓捕这些网上在逃人员的办法,不过他要先核实这个名单上的所有嫌疑人是不是都被全国通缉了。
“这个我也不清楚,老问题了,以前的同事也有解决过一部分的,不过发现这个事情很耗时间,都是弄不了多久就放弃了,现在里面乱得很。”杨绛把他知道的情况告诉了陈晓峰。
核对这种事就不能中断,一旦换人了,每次都是重新开始。
那前一部分在逃名单你一输入,结果查出来全都上了全国通缉,连续几十个同样的结果很容易给人一种误导,就是后面的人肯定也是上了全国通缉的。
如果随机后面抽几个,那就打得更乱了,一旦打乱就只能随机找了,越往后靠就越难找到漏网之鱼了。
也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花时间写个中转软件,自动核对就好了,这事陈晓峰擅长,他可是破解过好多软件,经验丰富。
这又比辅助程序难了,杨绛都时间搞这些小零小碎的问题,让杨绛专门花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不合适,张警官就更不合适了。
张警
第 40 章 陈晓峰的思想教育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