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章 心气汇聚[2/2页]

进化:你怎么还不老! 芏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状是橄榄型的,顶尖的人少,底层的也少,多数人都在中间,但制式教育最伟大的地方在于没有放弃每一个人,人人都能通过这个模式得到公平的机会,没有天赋,靠努力你也不会混得太差。
      发达国家流行的就是天赋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下的人,上限高下限低,成葫芦型,要么在上成为精英中的精英,要么在下底层中的底层,两极分化很严重,而且只会越发加剧。
      有体育天赋一样能达到很高的上限,体育明星非常受追捧,区别就在于他们不会强迫一个有运动员天赋的孩子非要在文化成绩上达到什么标准。
      一个高中的校队,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最终直接就能对接社会上已经有名的队伍,只要通过选拔,加入队伍,比如篮球,橄榄球等等运动,虽说一样要打败很多对手,甚至比文化成绩选拔更苛刻。
      但这是一种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的登顶机会,也是在底层生活的人唯一的翻身机会,所以国外最常见的就是穷人家的孩子直接放弃学习,追求体育发展,因为他们早期教育条件非常差,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要知道一个人恰好对自身天赋方向感兴趣,去努力,达成的效果是几何的,那他在天赋领域的进步等同天才。
      那这种教育模式就相当于从一群天才里选出来最好的那个,而且这些天才的思维更具有自主性,更有利于在所在领域创新。
      真正带动时代发展的就是科技的进步,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人口少的国家用这种教育模式是对的,人越少,越要追求尖端,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国际地位。
      但是对被筛掉的没有天赋又没有好家庭的普通人来说就非常残忍,这里面有很多人会跟不上时代发展,成为后腿,所以出现了救济金这个东西。
      但这不是他们主观愿意成为这样的,因为社会两极的人差距过大。
      举个例子,按理来说,一个企业的科研团队又有新的发明,最终能形成生产线,能提供很多产业岗位让普通人创造价值。
      但是另一个企业把机械化生产线直接就设计出来了,有的甚至连过渡期都没有,这就是一个企业创造的社会福利被另一个企业所得,最终在往前变好的就只有这两个企业,底层的普通人只有少数能进去喝口汤,混个温饱,但是没有工作机会的人更多。
      一个社会结构的形成取决于教育模式,适合的,能长远发展的,才是更好的选择。永远没有完美的固定模式可以用,要不然人人如龙的盛况谁不愿意看到呢,但也不是人人如龙就是好的,真的人人如龙,那谁去做底层工作呢。
      失去动力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的人,其实就是缺乏一口心气,什么叫心气,心气可以来自自信,可以来自信仰,也可以来自崇高的理想。有心气,就是有了一个能控制自己的理由。
      陈晓峰正经历的就是汇聚心气的过程,从成就感里获得心气,慢慢的改掉不好的习惯,杨一臣因为狮子追捕法则被迫加速,但是终有一天也能汇聚起自己的心气。
      话说陈晓峰吃完饭又邀请杨一臣一起去操场散步,准备和杨一臣根据错开课表具体制定一套自律的计划。
      半个小时的绕操场溜圈,让他们讨论出了结果,正好也过了可以饭后运动的时间,当即开始今日份的锻炼。
      人一有了心气,确实做什么都会不一样了,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决定人生。
      性格可以养成,可以用智慧自主修饰,智慧又源于内心,看似一口心气就能改变一个人的表象下也隐藏着他的道理。
      有了心气的加持,陈晓峰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精彩人生。
      陈晓峰同样练得满身大汗,今天杨一臣忍着酸痛的腿也多跑了半圈,还在多跑的半圈用尽全力冲刺,体力不支的状态也要跟着陈晓峰表情痛苦地分别做了几个俯卧撑,引体,仰卧起坐,深蹲。
      半开玩笑地笑着跟陈晓峰说自己要向他学习。
      虽说没做几个,但这种改变的决心让陈晓峰为之侧目,果然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往日里两百斤的肥宅竟有这样的决心和意志。
      奇遇不可求,心气人人可有,也许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一个人拥有心气,从而改变整个人。

第4章 心气汇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