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室友段坤,另一个就是小马老师。
但具体选择哪一个,他心里还没有主意。因为两个人都是初相识,人品秉性他都不了解。
林一韩翻身坐起,打开衣柜从行李箱里取出了一百多块钱。
因为他年纪小,不能办存折。韩月娥走的时候,将一千块钱放在了小马老师那里,说是给林一韩买饭票用的。
另外,林一韩自己手里还有两千多块钱,都被他藏在行李箱的夹层里。
这些钱在现在的沪市绝对算是一个大款了,更别说是在校园里。
林一韩取出的这一百多块钱有零有整,最大面值是五十,也有十块,五块的。
他数了一遍,一共是一百六十三元。
他把这些钱揉的乱糟糟的,随手扔进了自己的书桌抽屉里,还特意把抽屉留了一个口。
他想用这种办法试探一下室友段坤,看看他是不是占小便宜的人。
其实这种试探人性的办法很不道德,但是目前林一韩也想不出别的什么好方法了。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小马老师来了。
除了给林一韩带来一套大一的专业书籍外,他还拿来了一百五十元的饭票。
“一韩,你妈妈临走的时候交给了我一千块钱,我先帮你换了一百五十元的饭票,以你的饭量应该足够吃一个多月的了。等这些饭票用光了,你再跟我说。”
现在沪市的人均月工资大约在二百元左右,大学生食堂还享受财政补助,饭菜是比较便宜的。
一个成年人大学生如果三餐都在食堂吃正常饭菜的水平,一个月不会超过一百元。
小马老师还特意多给林一韩换了五十元的饭票。
“小马老师,你今年二十几了?有女朋友吗?”趁着小马老师没走,林一韩和他唠起了家常,其实他的主要目的是想多了解一下这个人。
小马老师听到这两个问题,脸色顿时晴转多云了。他今年二十六岁,研究生刚刚毕业,留校担任辅导员。
在本科期间,他交往过一个沪市本地的女孩。两人谈了两年多的恋爱,只不过女孩家里嫌弃他不是沪市人,硬生生把他们两个拆散了。
不过小马也因此因祸得福,受了刺激的他奋发图强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也顺利的拿到了沪市户口。
由于刚刚正式工作不久,现在的他还没有女朋友。
林一韩一看小马老师这种脸色就知道自己的问题触动了他某根敏感的神经。
他急忙又说了一句话,避免尴尬,“小马老师,你这么年轻就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又留校任教,女朋友肯定很好找的。”
小马苦笑着摇摇头,“一韩你还小,你不知道现在学历没有用的,人们都是讲钞票的,没有钱,什么都玩不转的。”小马说的正是这个特殊时期的社会实情。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初期出现了一段不正常的脑体倒挂现象,知识分子不受重视,小商小贩大行其道。
那时候有一句顺口溜说,手术刀不如杀猪刀,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看着小马老师垂头丧气的样子,林一韩走到他身前很认真的说道:“小马老师,你放心,学历肯定是管用的,将来赚大钱的肯定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第144章 试探人性[2/2页]